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森工記憶> 第四十六章 戰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六章 戰友 (2 / 2)

梁廳長非常清楚父親並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千千萬萬的森工退休人員,可站在他的立場上,只能根據政策來解釋。

沒有我們無私奉獻的青春,共和國能積澱到這麼巨大的財富嗎?可我們享受到了多少,這和我們的奉獻成正比嗎?父親不客氣地反駁道,我們要的是公平,哪一點過分了?

別說那些虛的了,你讓人把我這些住院發票報銷了,把應該享受的政策落實了,我馬上就會成為一個好黨員!吳洪林把一個黃皮挎包裡的東西倒在辦公桌上,除了花花綠綠大小不一的發票,還有一本鮮紅的省勞模的證書,證書裡面夾著病情證明的影印件。

三人從溫情脈脈差點就相擁而泣的敘舊立馬到劍拔弩張,這讓工作人員們哭笑不得,非常為難,只好認真地記下父親和吳洪林的訴求。

父親和吳洪林代表退休工人的訴求主要有三點:

一是退休待遇問題。同時代參加工作的公務員退休已經漲至2000多元了,事業單位退休的也有1600元左右,森工企業的職工有50%已退休,而這部分職工退休生活費人均月生活費不足500元,森工退休工人在高原林區奮鬥了一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只是共和國的三等公民嗎?

二是名不副實的醫保。退休工人年老多病,生活負擔較重。有病無錢醫治,只有回家等死,活活被病魔折磨而死的退休老工人大有人在。儘管隨後實行了醫保,只是有其名無其實,每人只辦有一個醫保證,而無醫保卡,門診還是各人掏錢,並且住院治療的醫藥費用發票還是寄回去報銷,而且長達幾年都沒有報銷。這怎麼能方便老年人的治療呢?有的人死了都沒有把醫藥費報下來。

三是一次性買斷工齡職工問題。森工企業為擺脫多年積累的“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狀況,決定實行減員增效,出臺了一次性安置下崗職工政策,即給一部分職工按工齡付給安置費,也僅僅只有萬元左右。這部分職工“下海”自謀生路、自行繳納養老金。企業改制過程中,強制買斷職工工齡,致使被買斷的工人生活困苦,沒有取暖費,獨生子女費。

森工退休人員目前卻是如此窘境,並以此引發的複雜局面,梁廳長分析道:當年,因為政策原因,簡單粗暴地把他們推向社會,讓他們自謀生存其成功者的比例是很有限,大多數都生活在貧困線下,當時的錯誤造成的後果已經顯現出來,這群數目極大的群體漸漸地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當年,森工打一個噴嚏,地方上都要感冒的年代過去了。森工的時代的印記在不斷地消除,各行各業在不斷地興盛起來。本地化的趨勢不可逆轉。原來,森工系統自己養著公檢法,辦了醫院、學校,有所有的社會職能,小企業,大社會,權力不可謂不大。如今,森工的社會職能基本上被剝離了,森工局公安分局被縣公安局收編成直屬森林分局,森工局醫院被改為縣中醫院,子弟校被縣中合併。快要沒有森林可伐的森工局,逐漸變成了一個單純的以營林、護林為主的單位,人員從鼎盛時期的5000多人變為現在的不足千餘人。

森工系統的工資偏低,由來已久,原因很複雜:本該由省統的養老金,扣除25%由企業支付,但由於國家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後,不再砍伐生產木材,企業沒有錢支付這筆龐大未統部分,至今還拖欠。國家相繼出臺的各項增資政策未落實。森工企業職工居住地均在海拔3000至5000米以上,應該享受高寒地區補貼人均300元也沒有落實。還有四、五類地區按內地二類地區結算。這些都是造成森工退休職工養老金偏低的因素。國家出臺的其他增資政策根本無財力落實。

沒有錢,什麼政策都無法落實,換誰來都不好辦。曾經有賢平市市長、古錦縣縣長、市林業局長,各森工局派出工作組走馬燈似的來做工作,個個被罵得灰溜溜的。

久拖不決,對各方都不是一件好事,省上要求儘快摸清問題的脈搏,找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省裡能解決的自己解決,省裡無法的,可以向中央申請。

由林業廳牽頭組成幾個工作組,奔赴各地困難的森工企業和貧困的退休工人集中的地區調研。

你到吳洪林家裡去看看就清楚了。父親對梁廳長建議道,做好他的思想工作,這是我們從“佔領”的省林業廳裡撤出來的關鍵,這樣上訪耗下去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