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這是康馳的個人原因,而不是行業的問題,不然哪怕大漢矽業的‘真香’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哪怕它現在的財報資料再好,陳雲明也不敢接盤。
不止是不敢接大漢矽業,他們申城矽產業作為半導體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也將是第一個坐立不安的……
沉思了片刻後,陳雲明又開口試探道:“張總不是幫康院士把集團管理得很好嘛,又不用他自己來管,有什麼顧不過來的?”
“康總搞新業務的速度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精力再多也終究是有限的……而且我也準備休息一段時間。”
休息?
陳雲明敏銳地抓到了關鍵詞,
雖然張晴說得比較委婉,但陳雲明還是隱約覺得這事肯定不簡單。
不過張晴只是個執行董事長,哪怕她離職了,對以康馳技術為核心的龍騰集團來說,也不存在傷筋動骨的可能,倒也不必太考慮管理層動盪的問題。
直到這時,陳雲明才終於放下心來,仔細思考起接盤的問題。
很顯然,龍騰集團第一個找到申城矽產業,其實是在給他們面子,
有點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同時申城矽產業作為大漢矽業的股東之一,對公司和行業的狀況也比其他人清楚得多,雙方談價格也比較公開透明,誰也忽悠不了誰,誰也不吃虧。
這也進一步說明,康馳確實不是因為不看大漢矽業,或者看衰半導體行業而出售公司,否則他完全可以把訊息放出去。
以他的影響力,坑那些大資本還不容易?
坑個外人,總比坑老熟人好吧?
“康總是打算全賣掉還是減持?”
“減持到10%,他對大漢矽業的感情比較深,讓他全賣掉還是有些捨不得的,留10%以後也能以股東的身份回來看看。”
“哈哈,那沒問題,我們接了!”
陳雲明聽後直接拍板道:“其實他哪怕不留,要回來看肯定也沒人會攔,不過留10%也好,大家都安心。”
在達成初步的收購意向後,接下來就簡單了。
經過了雙方的協商和專業機構的評估,大漢矽業最終以一千二百億的估值,進行了股份的重新分配,申城矽產業用916.8億收購了康馳76.4%的股份,張晴的3.6%則維持不變。
股份重新分配後,申城矽產業也以86.4%的絕對控股權,得到了大漢芯業以後的實際經營權。
收購合同簽署完後,陳雲明忍不住感嘆道:“當初康總以234.5億的價格把矽信科技買了過去,如今我們又用916.8億把大漢矽業買了回來,這一來一回康總就直接賺了足足六百八十多億,而且還能持有10%的股份……”
關鍵是六百多億的簽約儀式,他本人都懶得來……
這是有多瞧不起這六百多億?
只能說人比人,真的能氣死人!
聽到陳雲明的感嘆,張晴只是輕輕地笑了笑。
說實話,六百多億在康馳眼中,還真就只是一串數字。
尤其是接下來,還有一筆大得多的數字等著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