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說服康馳同意對集團進行最佳化,張晴還曾結合華國目前的經濟情況,向康馳進行了公司財務分析。
透過長達一個小時的電話,康馳意識到了兩個問題。
首先,為了推動換電專案以及量子晶片製造業務,集團就已經向國家借貸了接近三萬億,
除了龍騰集團的投資,國家這兩年還對半導體、能源等產業加大了投資規模,同時最近為了佈局智慧機器人產業,更是至少需要籌集近十萬億的資金。
此外,還有核聚變發電站建設、採購新戰機、解決養老金問題等等……
這麼多的燒錢專案同時進行,地主家裡也要沒糧了。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康馳,想要從銀行進行大額貸款,也變得有些困難。
或許有人會說,國家沒錢直接啟動印鈔機,使勁印就行了,
可是但凡有點經濟知識的都知道,鈔票的發行是要經過嚴格計算的,每一塊錢都要有對應的產值,也就是錨定物,否則印多了就會導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體系的混亂。
目前上面的做法,就是大量發行超長期國債,吸收社會和個人的閒散富餘資金來推動智慧機器人產業。
但國債也不能突然發行太多,不然會對民間投資造成擠壓,抑制經濟增長活力……
因此哪怕是發行國債,自己用也不太夠,自然也就很難顧忌到私企了。
總而言之,如果龍騰集團接下來還想進行超大規模的投資,基本就只能靠自己了。
所以無論下面的人怎麼想,集團的迭代計劃,肯定還是要執行的。
今天的會議,其實是通知而不是商議。
在具體的任務分配下去後,集團高管們很快就開始行動。
第一批的最佳化名單上有四家公司,分別是大漢矽業、大唐能源、哈飛以及昌河。
其中大漢矽業沒啥好說的,就是矽片的生產公司,這家公司去年的銷售額是240.5億,淨利潤102.2億,淨利潤率高達42.5%,各項資料表現連續幾年都很穩定。
這樣優質的公司要是放在正常人手上,那絕對是捧在手心裡的香餑餑,怎麼可能捨得賣掉?
因此當申城矽產業集團的董事長陳雲明,聽到張晴問他們集團想不想接手大漢矽業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天上怎麼可能掉餡餅!
他立即緊張地問張晴:“康總不看好半導體產業了?!!”
“怎麼會,恰恰相反,他認為半導體產業的潛力非常大,尤其是隨著量子晶片技術的發展,半導體的市場規模絕對會比現在還大得多。”
“那他為什麼要賣掉大漢矽業?”
“很簡單,集團的盤子太大了,康總覺得顧不過來。”
“……”
盤子太大顧不過來?
然後就要把大漢矽業給賣了?
年利潤上百億,利潤率40%多的真香企業,竟然上了最佳化名單?!!
那他們集團剩下的公司,到底是有多賺錢?
陳雲明只覺得自己彷彿受到了暴擊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