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 第264章 渦扇-30測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4章 渦扇-30測試! (1 / 5)

在確定所有人都進入了測試控制室後,康馳才終於對嚴輝點了點頭。

渦扇30發動機第一輪地面試驗開始。

在這輪測試中,主要是讓發動機,模擬發動機在地面條件下的執行工況。

完成第一輪測試後,還會轉移到戶外的專門場地,進行雨水、冰凍、高溫、沙塵、飛鳥撞擊、吞煙、等特殊氣候和情況的第二輪測試。

比如吞水測試中,就是為了模擬水汽、雲、霧、雨、雪和冰雹等天氣下的發動機工作狀態,會有一個專門的噴水裝置架在發動機前面,然後在發動機執行的情況下,短短几分鐘內噴出幾噸的水,發動機要不熄火才算合格。

不過這種測試方式通常只針對於噴氣式飛機和發動機,對於銀鶴這種傾轉旋翼機,尤其還是電動的飛機,這種極端模擬作用就不大了……

電動飛機考驗的是在實際飛行中的機身平衡性,而電機也沒有熄火一說,如果固定在了臺架上,除了測一下異物撞擊螺旋槳有點意義,其它測試參考價值不大。

第二輪結束後,還會利用專門的高空模擬試驗裝置,進行高空臺架測試,這種高空模擬臺架是專門用來測試航發的‘風洞’,能模擬出發動機在高空飛行的各種環境,比如不同的氣壓、氣流速度、氣流角度、溫度等,

在這種模擬環境中,可以進行推力瞬變、進氣畸變誘發喘振、高空的推力、耗油率、飛行包線內點火和穩定燃燒等更加複雜的測試。

但高空模擬臺比風洞還難造,全國目前也只有兩個,第一個SB101用了足足三十年才造出來,足以見得其資源的珍貴性。

因此一般不會隨便造出個航發,就直接送去高空臺,至少也得先透過初期地面模擬測試沒問題後,才會進行第三輪的高空臺架測試。

據統計,一款飛機發動機的研製費用,設計僅僅只佔了10%,製造佔了40%,而測試,足足佔了50%。

雖然康馳對自己造的發動機非常有信心,但這個環節又必不可少,不然沒人敢用他的發動機……

“各部門就位,第一輪測試,冷運轉開始。”

隨著康馳發出指令,一名工程師果斷按下了按鈕。

這時候模擬的只是發動機啟動,開始注油等準備工作,大約過了兩分鐘,確定一切資料正常後,康馳才接著說道:“開始慢車測試。”

“開始慢車測試,發動機點火!”

隨著測試工程師按下點火按鈕,裡面的發動機終於開始執行了起來,即使隔著一堵牆,大家還是能聽到一道尖銳的引擎聲,氣氛也逐漸熱烈了起來。

慢車測試主要模擬的,是發動機啟動後的暖機、地面滑行,最後進近和著陸階段。

這個狀態下,發動機基本控制在最低轉速。

風洞同樣也只是以最低的功率吹風,保持基本的空氣流通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風洞工作的時間通常都不會很長,因為風洞的工作原理是把空氣壓縮到罐子裡,一旦空氣放完就沒了,得重新壓縮空氣才能繼續下一輪測試。

而能放多久,完全取決於你要吹多快的風。

以翱鷹基地的這個風洞的效能來說,吹10馬赫的風只能持續3秒,1馬赫則能堅持30秒,

像懷柔的JF22,吹33馬赫的風,更是隻持續100300ms。

畢竟33馬赫的速度太快了,這個速度14分鐘就能橫跨太平洋,如果想造個能吹14分鐘33馬赫的風洞……

基本不可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