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和老大爺的聊天,姜玉樓知道陳中實在附近一片真的很有名,每隔幾個月都會有記者過來採訪的那種。
不只是記者,偶爾還會有作家朋友和報社編輯過來找他。
這也是老大爺一開始以為他是編輯的原因,當然由於他實在太過年輕,老大爺又很懷疑他的身份就是了。
姜玉樓按照老大爺的指點找到陳中實的辦公室時,他正坐在屋子裡埋頭寫作。
門沒開關,就這麼敞開著,姜玉樓也不好貿然闖進去,便輕輕敲了幾下門。
陳中實猛然一驚,差點把手稿劃花。
他抬頭一看,只見是個丰神俊朗的年輕後生。
年輕人看著像是來找他的,他卻對年輕人沒有印象。
就在他看姜玉樓時,姜玉樓也看清了他。
這時怎麼樣的一張臉啊,他的臉龐呈現出滄桑、溝壑縱橫的特點,這些線條和皺紋如同兵馬俑和黃土地上的老農一般,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陳中實問道:“後生,你是來找我的?”
姜玉樓點點頭,然後自我介紹道:“陳老師你好,我叫姜玉樓,是《最文學》雜誌社的社長。”
聽到眼前的人竟然是《最文學》的社長,即使以陳中實平日裡習慣了見到意外訪客,此時他的臉上也帶著幾分吃驚。
“真是辛苦姜社長了,讓你跑了這麼遠。”陳中實說話的時候十分真誠,表情更是充滿熱情、豪爽和樸實,讓人聯想到黃土高坡和陝西的老農。
他的話帶著很濃重的當地口音,要是換個《最文學》的編輯過來,還真不一定聽得懂。也就姜玉樓是陝西人,對方言接受能力強。
姜玉樓環顧四周,明明是文化館副館長的辦公室,卻有點過於簡樸了。
這間辦公室並不大,陳設也比較簡陋,但好在還有一張能供陳中實寫作的桌子,也是他平日裡吃飯的地方。
還有一張椅子,有些破舊,姜玉樓坐上去還會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他覺得很有意思,路謠和陳中實都是陝西本地作家,文學觀念卻存在一定的差異。
路謠更加註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和現實主義精神,他認為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現實,關注人民命運,推動社會進步。而陳中實則更加註重文學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他認為文學應該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推動文化繁榮。
兩人都有著自己的根,可是伸展的方向卻又不同,真的很有意思。
“姜社長,謝謝你!”
陳中實是知道姜玉樓這個人的,同是陝西人,對方那麼優秀,又那麼年輕,總是讓他感到自慚形穢。
但是,他又是那種有著百折不撓精神的人,這些也不會對他造成影響。相反,他對姜玉樓很感興趣。尤其是在讀過《李十三推磨》和《黃土地》後,更是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姜玉樓有些意外,“謝我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