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實很老實,說出了其中的原因。
“能帶給讀者收穫,不正是我們寫作的初衷嗎?”姜玉樓道。
陳中實臉上帶笑,頗為歎服。
聊了兩句後,姜玉樓說起了自己的來意。
“我們《最文學》有意收集陝西作家的稿子,整理出一個陝西作家專號。”姜玉樓真誠地看向陳中實,“陳大哥,不知道你感興趣嗎?”
姜玉樓最開始稱陳中實為老師,陳中實有些不好意思,別看姜玉樓年紀不大,但在寫作上的成績卻實實在在地比他強得多。
因此,別看姜玉樓是來約稿的,可聽他老師長老師短的稱呼,陳中實還是感到渾身不自在。
有道是達者為師,這句老師他是真的當不起
姜玉樓根據陳中實尷尬和拘謹的表情隱約間猜到了他的想法,於是改了個稱呼,改叫他“陳大哥”,既親切又上口。
果然,這麼一稱呼,陳中實感覺很熨貼,表情也變得好看了許多。
陳中實果斷搖頭拒絕,“我的實力我知道,寫個短篇還行,作家專號哪裡是我配上的!”
“配不配還是要用作品說話。”姜玉樓不在這個話題上糾結,轉而問起,“陳大哥最近有寫好的作品嗎?”
陳中實摸了下自己那溝壑縱橫的臉頰,猶豫一番後,才坦陳道:“是寫了一部中篇小說,不過我對自己沒什麼信心,就沒投稿。”
聞言,姜玉樓頗為欣喜,於是道:“陳大哥,能拿出來大作讓我看一看嗎?”
“什麼大作,拙作還差不多。”陳中實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將一疊手稿拿出來,珍而重之的交到了姜玉樓手中,“就是這部了,我寫完也有一陣,就是不知道成不成。”
姜玉樓微微一笑,然後非常鄭重地低頭翻閱手稿,陳中實在一旁抽著煙,表情平靜。
時間如流水般匆匆逝去,而煙霧依舊在空氣中瀰漫,姜玉樓抬起頭來看向陳中實,眼神異常明亮,
“陳大哥,你的這篇稿子交給我們《最文學》來發表吧!”
陳中實那平靜的面容有了一絲明顯的錯愕,“我的這部中篇真的能發?”
“可以。”姜玉樓給出了肯定的答覆,接著,他又拍了拍手中的作品,讚賞道:“陳大哥,你的這篇《康家小院》雖是濃濃的鄉土味兒,卻蘊蓄著勃勃的生命力量,向前,向上,激勵著人心,完全夠得上發表的標準。”
陳中實神情激動,多少年了,他從事寫作這麼多年來,投稿次數不少,但哪裡有過如此順利,姜玉樓看了一遍,就說可以發表,而且還一通誇獎,讓他有些不適應,但又激動莫名。
他過去數年間,一直醉心於短篇小說的世界,筆耕不輟,以期為讀者展現一個又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
然而,直到三年前,他正式踏入了陝西作協的大門,才萌生了向中篇小說領域邁進的念頭。
這個決定,既是對自己創作能力的一次挑戰,也是對未來創作道路的一次全新探索。他期待著在這個更廣闊的舞臺上,用更加豐富的情節和更加深入的人物塑造,為讀者帶來更加震撼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