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剛過,晉王元韜澤便找皇帝請旨,要聘顏若蘭為側妃。
此時皇帝還是太宗,又寵愛著晉王之母惠妃,自是應允,遣宗正寺去到顏家納親。
顏子廷與晉王府長吏元暉相好,晉王授意元暉賄賂顏子廷,又許了諸多名利,顏子廷未與父親商議,便許了晉王親事。
婚期將至,顏若蘭方才知曉,娶親當日,顏若蘭懸樑。
崔牧雲到遼國大都,方知駙馬已經選定為遼國南院丞相申密達宏之子申密栝。
等到崔牧雲與大魏十位世家子參加完拉勒節,回到京中,與顏若蘭已是荒冢內外,生死相隔。
崔牧雲從此性情大變,棄文從武,在大魏名將夏侯震府前跪了一日,拜夏侯震為師學習武功。
夏侯震是推不過才收崔牧云為徒,想著崔家倜儻公子,定是受不得勞苦,玩幾天就罷了,沒想崔牧雲真沉下身子,吃住都在練武場,每日聞雞起舞,酷暑寒冬,勤學不綴。
過了一年,夏侯震才相信崔牧雲是真的棄文從武,更為崔牧雲精神所感,正式收崔牧云為關門弟子,傾心全力將一身武技和兵法相授。
數年之後,太宗皇帝駕崩,太子元韜泓繼位,在京中練武場舉行大比武,為殿前司選將。
崔牧雲求了姐夫,前往參加,在比武中一鳴驚人,連勝軍中數名悍將,奪得首魁。
又是自家舅子,元韜泓當場便破格任命崔牧云為殿前司副將,統領鐵衣衛。
鐵衣衛乃是高祖所創,初始職責有三:守衛皇宮、典詔獄、監察刑事。
元韜泓後宮三千,只寵愛皇后崔韶華一人,又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術,將西苑景陽宮改成道觀,自稱是普賢真人下凡,還取了一個道號“玄虛子”。
在景陽宮中修設齋醮,以晉王元韜澤為中書令,將政事交付晉王,每日與一幫方士在宮中煉丹修道,不問朝政。
因成婚十年,未有子嗣,繼位後,為社稷綿延,大臣多次上奏,請皇帝納妃,均為元韜泓擱置不理。
崔韶華也數次勸元韜泓納妃,併為皇帝選取妃子,奈何元韜泓依舊我行我素,除了夜宿皇后的正陽宮,一次不曾去過其他妃子宮殿,逼得急了,乾脆去西苑修道之所就寢。
崔韶華無奈,大臣習慣了,只能聽之任之。
所以,坊間傳言:朝中只知有晉王,不知有皇上。
此言傳到元韜泓耳中,元韜泓竟說:太宗常稱晉王肖己,幾次欲傳位晉王,為晉王所拒,朕得帝位,皆因嫡長爾,晉王乃朕手足,朕不疑。
又說:朕若無子嗣,百年之後,兄終弟及,也能保得社稷延綿。
皇帝不急,大臣自然不急。
好在朝中多為太宗舊臣,又多是當年堅持勸說太宗傳位嫡長子的,所以朝政三省詔令如常,地方官吏倒也謹慎,不曾出過大的紕漏。
每月舉行兩次朝議,皇帝倒從不缺席,但雖參與朝議,諸事皆聽憑晉王決斷,晉王所奏,如無涉及皇后,從無不準。
只是齋醮法事和煉丹花費巨大,元韜泓已將宮中太倉付於皇后,崔韶華雖不阻攔皇帝修道齋醮,卻也不喜這些,每月按份例給皇帝若干銀兩,再要多要,便是沒有。
缺錢的皇帝姐夫腆著臉求到小舅子跟前,崔牧雲倒也不拒絕,以便利為由,要元韜泓給予一定特權,方便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