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自小便跟隨父親,深得經營之道,家族供應營中軍馬、糧草。成親當月,在宣武軍中,就以御使夫人名義插手軍需。
管理軍需的僉事與軍頭先是不忿,張氏便暗自許了他們小利,利用軍隊背景,與張家相互勾結,售賣鹽鐵,倒是比先前賺了十幾倍的盈餘。
僉事上下得了利益,自不亂說,反成為張氏死黨,更為張氏上下鑽營。
崔奎出身高貴,心高氣傲,自不會看上著些個商賈營生,但對白花花的銀子,卻是誅求無厭。
有了錢財,張氏又在軍中為崔奎收買人心,託人在朝中賄賂內監和太尉府官吏,不到兩年,崔奎便以考功卓越晉升為右武衛統領。
張氏立此功勞,更是在崔奎跟前受寵,回到長安,錢財買路,在崔家上下,左右逢源。
雖不曾頂撞正妻,也就是崔牧雲母親,但小戶人家,盛氣凌人卻是自然。
待崔牧雲母親病逝,張氏便掌管崔奎家中事務,其女崔元華性情深似其母,好算計,在人前以嫡女自稱,與崔牧雲姐弟貌合心離。
太宗為二子選妃,因崔韶華乃是嫡女,選為太子妃,惹得崔元華極為不平,連帶張氏更加對崔牧雲姐弟敬而遠之,每月份例,雖是不曾短缺,但再要多給,那是鼻頭浪掛鯗魚—休想啊休想。
好在崔牧雲三歲識文,七歲在祖母尉遲氏教導下,已通讀三經,在京中有神童之稱。
八歲拜京中大儒顏蒔為師。
顏蒔自子恆,是孔子七十二賢之首顏回第四十二代子孫,在大魏官至朝議大夫,因年老辭官在京中治學。
謝炯當時與顏蒔同為門下省屬官,又同是淄州人,也是家學也是深厚,又不像世家子弟那般做作。
謝炯也總來顏府找顏蒔談學論道,看著崔牧雲喜歡,不免在經文上指導一二。
顏蒔有二子,長子在淄州守著家業,次子顏子廷伴隨父親在長安為官,在門下省任起居郎。
顏子廷有兩女一子,長女顏若蘭,次女顏若兮,小子顏璟。
顏蒔家學淵源,顏若蘭、顏若兮自幼在顏蒔膝下識文認字,耳濡目染,氣質不凡。
崔牧雲入學,與兩女年齡相仿,不免氣味相投,惺惺相惜。
待到情竇初開年紀,崔牧雲與顏若蘭更加情投意合。
不料年節將臨,遼國使者傳來國書,說是遼國皇帝慕容倕為公主選駙馬,對大魏才子十分傾慕,邀請大魏皇帝選取世家子弟前往遼國大都參加拉勒節。
使者特別提及:崔家子牧雲才名卓著,是西涼皇帝指定要去的才子。
數十年前中原大晉愍帝為權臣所害,愍帝無子,他的兄弟諸王為爭奪皇位,各自起兵,引發數十年戰亂,北方胡人趁機侵入中原。
胡人內部,也是征伐不休,鮮卑柯比槐統一各部,在阿拉山大破北部匈奴,將北匈奴趕出草原。
柯比槐後,鮮卑也陷入分裂,西涼便是鮮卑人在北方草原建立的國家。
而大魏前身大齊也本是鮮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國家,就是如今的大魏元氏,也本就有鮮卑血統,宗親與西涼通婚也是常事。
所以經政事堂議定,從京中世族中選取十名頗有才名的世家子弟前往西涼。
此時崔牧雲與顏若蘭正值情濃,如漆似膠。
臨走崔牧雲與顏若蘭私定終身,崔牧雲走時說不管遼國之事如何,回京後,便要對祖母尉遲氏訴說要請媒人上門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