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二卷 星星之火 第八十章 醫學期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星星之火 第八十章 醫學期刊 (2 / 3)

周夢臣心中暗道:“總算有一個在預料之中。”

以這個時代的資訊傳播速度,一本專業書籍,從誕生到流傳天下,幾十年過去了,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周夢臣繼續說道:“薛世伯讀古人醫書,有沒有複雜難解,卻無人商議的時候?”

薛老先生說道:“自然是有的。”

周夢臣說道:“正是如此,我從來覺得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一個人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集眾人之智,才能有所發展。我以為當仿造朝廷邸報一般,辦一分小報,將醫道一些的問題,寫在上面,遍傳天下,讓眾人都可以商議,有什麼新發現,也可以及時宣告天下,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各自著書,都為故紙。”

沒錯,周夢臣說的就是科學期刊。

其實,周夢臣這個想法早就有了。而且他發現,在中國可以辦起期刊的,也唯有醫學期刊。原因很簡單,就好像是天文歷算之學,如果辦期刊的話,也就是欽天監,以及一些感興趣的人去看。

但是醫學則不然。

因為中醫非常發達。

不管現代的人怎麼黑中醫,怎麼說中醫無用。似乎中醫面對現代醫學全面潰敗之態,無可挽回了。

但是請不要忘記了。

古代中國各個學科,幾乎都在現代科學麵前一敗凃地。唯有中醫,你再鄙視它,輕賤它,它依然是現代醫學面前留著最後一口氣。

甚至可以說,在青黴素等特效藥之前,中醫與西醫是可以分庭抗禮的。

這種發達不僅僅表現在數百年之後,更表現在明代當時。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是范仲淹的話。這讓醫學在讀書人的眼中有很高的地位,很多讀書人都兼修醫學。劉天和這樣的人,一邊當官,還一邊研究醫學的人,並不是一個孤例。

也有大量的高水平的行醫之人,在武昌有李言聞等人,在京師有薛已,汪一奎,在其他各城市之中,也有各自的名醫。這是有一個很大的群體研究,也是很高水平的參與者。甚至很多士林中人也討論醫學問題,這都是對醫學感興趣的人。

在別的學科辦一個期刊,還要擔心沒有受眾。但是在醫學上卻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且期刊存在,並不會有任何技術上的障礙。

首先在技術上,周夢臣在宮內看這麼多書,也不是白看的,最少明白一件事情,宮裡面就有銅活字,而且不只一套,而且銅活字印刷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而且期刊不是報紙,時效性並沒有那麼高,也不用印刷太多份,成本上也沒有太多的問題。

至於郵寄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問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