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太仍是沉吟著說:“佛說眾生平等,然而世人所遇所求皆不相同……黑白奴隸到我流求島可比他們先前所遇好些?”
“……生活是好些。”
“活了更多人,還是死了更多人?”
“……活了更多的人。”
師太忽然說道:“施主可否能向窗外一望?”
安靜看向窗外……窗外是一片幽幽的竹林。
師太說:“世人所見為竹,老納我卻見到了遠處有溪水,有梅花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何能被一叢竹林遮蓋了眼睛?!”
好吧,安靜知道,師太給了她一碗心靈雞……但是至少心情好多了。
安靜離開尼姑庵時,感覺天空格外高遠了,不知不覺中,1283年的秋天要來了。
張安國還真沒有發現安靜的變化,大家暫時仍要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
大宋政府現在有了一件巨大的爭執事件,連張安國都不由得不關心起來,他把與呂氏軍事集團交往的問題全交給了吳大鵬去處理。
大宋朝廷在一次朝會上,有官員提出要遷都回汴梁。
公元1127年,宋欽宗同志領導下的大宋帝國被金國滅了,京城汴梁被佔領,還改名字為汴京。
先前,韃靼強盜集團將黃河之南的土地陸續賣於大宋政府,這其中就有汴京。
當然,那時的汴京早已經不是先前的樣子,整個城池已經完全破廢了。
大宋政府後來下了大力氣重新修建,到現在已經修發將近兩年了,故都已經開始有了都城的模樣。
仰仗鋼筋水泥與流求造房法,他們修建的速度遠比以前要快。
那個提出遷都的官員是受賈平章指使的,而且遷都的理由很充分……臨安本來就是個臨時安置的意思,是權宜之計而已,只不過權宜久了些,一百多年了。
還有一個實際的問題是,臨安城裡的皇宮實在是太憋曲了。
仍是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大宋都城後,康王趙構率皇室南遷。
在公元1138年,宋高宗趙構暫定杭州為臨安行在,在杭州城東南、鳳凰山東麓的宋城路一帶修建宮城禁苑。
皇宮東起鳳山門,西至鳳凰山西麓,南起苕帚灣,北至萬松嶺,方圓不過九里。
如果歷史不改變,享國三百餘年的趙宋王朝,其經濟規模曾一度佔世界經濟總量的六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