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與南宋同行> 第一百七十五章 華夏文明的思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五章 華夏文明的思潮 (2 / 2)

他們中有文人也有武人,他們主動到山東半島幫忙,聲稱堅決打擊韃靼強盜集團,認為他們都是邪惡而必須清除掉的勢力。

這和《流求時報》的宣傳有很大的關係。

受張國安島主的指使,楊友行在報紙上屢屢揭露韃靼人的罪惡歷史,由於大多是真實存在的事實,讓大宋的讀者看了都是毛骨悚然。

《流求時報》上還大肆宣揚民族主義,認為韃靼人絕非是華夏文明的組成部分,他們才是真正的外來入侵者!

華夏文明可以是一個大筐,但是,它只能裝下認同同一個文明標準的民族。

“文化認同”這個概念一經《流求時報》推出,立刻引發了大宋民間的評論。

有一些儒士認為,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

但是隻不過更加強調了是否學習並認可華夏文明,而不太強調血統。

在這個時空裡,華夏文明的定義主要指的是大宋。

華夏這個詞也稱“夏“、“諸夏“,又稱為“華“或“諸華“。

它本來是指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以區別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等四夷,但是,現在只不過南遷罷了。

夏,大也。

大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所以華夏皆謂大宋。

而謂之華夏者,言有禮儀之大,有文章之華也。

大宋一地,本是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

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此皆為大宋人所認同,而那韃靼人哪裡有這些!

他們不過是靠著戰馬和鋼刀來搶奪財富,壓榨民眾,甚至是屠殺百姓!

所以,我大宋人和韃靼人怎麼可能沒有“華夷之辨”!

在有心人的鼓吹之下,華夏文明,華夏民族的概念越來越清楚,越來越被人們提到!

可以負責任地說,《流求時報》在別有用心的推動一場民族文化的思潮。

它們仗著自己發行量的巨大,流通的廣泛,悄悄在暗中推波助瀾。

有兩類人在這場思潮中中槍了。

第一類就是北方漢人中的那些鼓吹沒有“華夷之辨”人,有大宋文人嘲笑道:“當漢奸就當漢奸吧,或許出自無奈,可是非要說韃靼人也是華夏人,豈非是‘沐猴而衣’?!”

韃靼人不在乎這個思潮,莫名其妙的,人家本來就沒有當自己是華夏民族的一員,他們年輕時是在馬背上長大的,靠著戰馬搶劫;娶的妻子也大多是搶來的;死了也要去見長生天,所以,他們對那些文人非說自己和他們是一樣的人也感覺好笑,只不過說不過他們罷了大頭目忽必烈早已經發話,我們韃靼人已經是有組織的人了,現在是正規化,不能任意搶和殺了。

第二類中槍的人就是那些蕃商。(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