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話全部講完了,眾卿覺得可還有幾分道理?”劉賀平靜地問道。
張安世等人雖然依舊是在沉默,但與剛才的沉默卻不大一樣。
剛才,他們是在以沉默反對此事,如今卻是以沉默思考此事。
天子說得對,匈奴和大漢既然是世仇,那麼就不能有僥倖的心理,更不能給匈奴翻身的機會。
今年,就是大漢徹底消滅匈奴的最好的機會。
若是能畢其功於一役,將匈奴人徹底趕到漠北更北,或者直接屠盡匈奴人……大漢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過程中,當然還會有大漢好男兒戰死疆場,但卻可以讓大漢後世的百姓得利。
能完成這樣一個豐功偉績,是要青史留名的。
這不僅對大漢天子有誘惑力,對當權掌事的朝臣也有誘惑力。
“聽陛下一席話,微臣茅塞頓開,認為此戰可行。”內閣大學士張安世已經被說服了。
“老臣不及陛下知兵,如今亦覺得陛下所說的方略乃上上策。”趙充國也點頭讚許道。
“微臣以為,此戰若能取勝,匈奴在西域再無立足之地。”韓增最後一個附和著說道。
大將軍、衛將軍和驃騎將軍都已經不再反對,剩下的幾個人自然也沒有反對的意見了。
“如此甚好,君臣一心,上下用命,漢軍一定當所向披靡!”劉賀拍案讚道。
“臣等定當竭力而為。”眾人齊聲說道。
張安世等人的身子坐直了一些,準備像以往一樣,準備與天子商議出兵的細節。
點將、選兵、調糧……這些事情非常繁瑣而複雜,都需要一項一項細細地討論。
幸好去年出兵的時候,還囤積有大量的糧草、武器和戰馬,並沒有完全折損殆盡,倒也省了許多事情。
但是,讓張安世等人有些意外的是,天子沒有直接下詔,而是對著門外拍了拍手。
在眾人疑惑的眼神當中,一直守在門口處的侍中樊克跑了出去,而後又跑了回來。
而在他的懷中,則多了一樣讓張安世等人兩眼發暈的東西——竟然又是書!
眾人“眼睜睜”地看著樊克把書分別放到他們的面前,伸長脖子看了一眼。
封面上寫著四個大字——《武備會要》。
這一刻,張安世等人終於咂摸過味來了:這不僅是一次出征,更是一輪新政。
天子是要借出徵匈奴的機會,對漢軍進行一番改制。
有了前兩輪新政打樣,眾人知道這一輪新政也一定會讓漢軍“傷筋動骨”。
但是他們卻沒有流露出太多反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