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393章:這是朕打下的江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3章:這是朕打下的江山 (1 / 4)

得虧現在還沒有開始下雪,要不一群人看下去白茫茫的一片,眼睛會不會腫不是關鍵,就看不清屬於陰氏“文明”的一面了。

下方那一座“陰”城,長三里、寬三里,看去就是四四方方的一“塊”,城牆最高處為七米,低一些的城牆則是六米。

城牆有護牆和女牆,厚度為四米到五米左右。

護牆是“——————————”

女牆是“凹凸凹凸凹凸凹凸凹凸凹”

為什麼城牆的高度不規範?

看的是城牆所處的位置。

有些位置是低窪區域,城牆可不就需要高一些?

所以,儘管城牆的高度不一致,水平線看上去卻是一樣的。

絕對不是呂武不想造一座更大的城池,也不是城牆只想那樣的高度和厚度,完全是受到了“禮制”的限制。

這一套“禮制”該怎麼說呢?

去限制各個諸侯吃飯的用具就算了,城池和住所也要限制。

城池的作用是聚居,用來防止野獸的困擾,以及應對敵人的入侵。

將城池的規格進行限制,是要給敵人的入侵提供便利嗎?

這個是普通人的看法。

作為一名統治者,對城池規格進行限制,有屬於自己的理由。

其中之一就是,諸侯的城池要是佔地太大,城內設施齊全,城牆又高又厚,會不會成為諸侯驕縱的依仗?

到時候天子想教訓不聽話的貴族,結果被城池給擋住,教訓不成反被操,多麼的尷尬呀!

呂武算是“禮制”的受害者,但也是受益者。

不方便的地方是,無法隨心所欲地造城。

受益則是避免封臣去瞎胡搞,搞到他成為裝逼不成反被操的角色。

城池不能隨意築?

那就大肆地建造“邑”這種城池的下級建築。

所以,能看到作為主城的“陰”城周邊又有很多的“邑”,幾乎連成一片的同時,卻又被護牆給互相隔離開來。

“陰”城的城牆高從六米到七米不等。

各個“邑”的城牆規格方面要低一些,能弄成兩三米的高度,厚度有個二三十厘米就夠了;弄成五六米高,厚度三米到四米也行;看的是“邑”落座在什麼位置,有什麼樣的定位。

但凡是連同“陰”城又處在外圍的“邑”,城牆起碼要六米高,厚度不能低於四米,更要有屬於自己的城門。

這是呂武在“禮制”允許的前提下,拓展城池的規模。

以後再將“邑”之間的城牆連線並改造起來,一個佔地更廣的城池也就出現。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