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364章:一起搞波大事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4章:一起搞波大事唄? (1 / 7)

人最難能可貴的品質是什麼呢?

不是善良。

是有自知之明!

要不,甭管是想當好人還是壞人,首先得是個活人,不能是一具屍體。

有了自知之明,等於對自己有足夠的瞭解,才能有根據時局變動,採取審時度勢的行為。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不咋地,卻是能夠活得遠比自己優秀的人更好呢?

就因為他們找到合適自身定位的位置,用正確的方法取得自己的利益,並且絕不心持更多的貪婪。

那叫見好就收。

至於下一次的狩獵是什麼時候?

看情況唄!

現在呂武需要表現出來的立場是滿足於現狀。

國內別再明裡暗裡的搞東搞西。

國外對異族想怎麼撈就怎麼撈,反正沒去損害到哪個“卿”的利益,不會產生新的對立點。

跟諸夏各個列國的邦交?

之前拿到手的邦交權力,或許可以有選擇性地拋掉那麼幾個。

呂武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跟士魴的交流最多。

他想從老范家這裡“取經”,獲知範氏構思律法的思路,窺探採取量刑的基礎架構。

範氏在晉國的崛起便是從擔任“士師”這個職位為起點。

因為是從“士師”開始崛起,明明是該以“範”為字首,外人以及內部卻使用“士”這個字首。

這就是以“職位”來為“氏”的一個例子。

像是後世有些複姓叫“司馬”的人,姓氏的來歷就是某位先祖擔任過司馬。

諸夏這邊,開拓一地出現一個“氏”,擔任某個職位而擁有“氏”,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姓和氏混淆,每一個姓氏都代表著一份沉甸甸的榮耀。

所以要是碰上哪個白皮介紹自己是某某貴族的後代,完全可以“tui”的一聲,理直氣壯回一句:跟誰差了血統似得!

為什麼華夏不講血統?

周遭的人,誰的祖上都闊過,怎麼來顯示自己的特別呢。

也許需要查一查“傷心”兩個字,有多少種寫法。

“斬指,斷手,斷腳,其刑多也!”呂武不專門瞭解不知道啊!

春秋中葉的律法很簡陋,並且關於對人肢體的傷害量刑太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