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文名還是有好處的,這兩人沈浪在河神祭的時候都見過,不過那時候他們對沈浪有些冷淡,自然也不會給沈浪臉色看,但態度上的疏遠是很明顯的。
這次去縣城,楊家準備了一輛馬車,大家都是年輕人,在馬車上很快就熱絡了起來。
“聽聞這次考題是由文院莊永傑大儒所出。”
說話的是一名叫張寧的讀書人,是楊家的旁系子弟,三十出頭的樣子。
“楊寧兄是哪裡得的訊息?”
旁邊一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驚異問道。
這人叫楊旭,是楊家嫡系一脈。
張寧笑道:“我前日有些事去縣城,事畢和幾名好友相約吃席,其中一位家人在府城為官,是聽他說起的。”
楊旭皺了皺眉頭,道:“若這訊息是真,今年的考題就難了。”
“莊永傑大儒常年在前線作戰,出題向來喜歡以邊塞為題,對尋常學子來說確實比較困難。”張寧笑著望向沈浪,“不過對沈兄來說,這反倒是好事。”
沈浪在邊上聽著,有些詫異:“為何?”
“邊塞作戰最重要的便是戰詩詞,聖人錄和答聖問反倒是沒那麼看重。而沈兄能做出《隨林萬里觀安平縣文泉》和《洛神賦》此等大作,詩詞方面必然沒有問題。”張寧說道。
河神祭後,沈浪也抽空謄抄了十幾篇《洛神賦》,其中兩篇給了李元慶和林棟,另外還託林棟給黎束寄了一篇過去。剩下的,則是全交給了楊慎和沈東,應付一些求文的朋友。
所以這幾天《洛神賦》也傳開了,特別是在安平縣文人中聲名頗高。
不過都只知道此文為鎮國,關於最後全文驚世的事情,卻是隻有河神甄洛一人知道。
沈浪自己也沒去宣揚,木秀於林這種事情歷史上太多了。
東雲國整體較為平和,但也並非是沒有敵人。
南邊的南妖國,北方的大夏與東雲國都有矛盾,雖說沒有爆發大戰,但每年裡都會有些小摩擦,更別說沈浪眼前還有懷寧王府這個大敵,他越冒尖就死的越快。
一篇鎮國能成為大家眼中的大才,但若是驚世,那便必然成為許多人的眼中釘。
若是驚世之文真有甄洛說的那些效果,想來這些敵人都不會眼看著沈浪成長。
“張兄謬讚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若是讓我再寫一次,怕是無論如何都寫不出來。”沈浪很謙虛地回答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沈兄果然大才,如此佳句竟是信手拈來,張某佩服啊!”張寧讚歎道。
沈浪含笑不語。
張寧似乎還想和沈浪多聊兩句,不過見沈浪不說話了,他也就笑著沒有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