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牙雕工藝卻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困難。
老一輩的廣式牙雕大師都已上年紀,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年輕人中真正愛好者少之又少。
李立建曾先後收了二十幾個徒弟,但非常遺憾的是這行業的成才率很低,即使不收學費,甚至給學徒倒貼工錢,仍然有不少學徒堅持不下去。
雖然牙雕藝術品價值昂貴,但是牙雕技藝確實難學,要有美術功底,要有足夠的耐心、坐得住。
還需要不停地工作。
以廣式牙雕最有代表性的絕技鬼工球為例,看完以後,你會明白沒有過人的毅力也無法繼承如此奇絕的技藝。
這鬼工球三個字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難度很高。
雕刻時人看不到球層內部,只能憑工具傳到手心的震感,以及刀具雕刻發出的聲音有無異常變化判斷進刀準確度。
而且孔穴太大太小都不行,每個孔**深入的距離要精確一致。
還要隨時小心,稍有不慎就會別把薄如蛋殼的球層劃破,拉銼的動作幅度要小,進出變換快。
重複成千上萬次,需極好地把握操作的力度和韌度,還需要與呼吸換氣相配合等,總之,稍一失手整個球就廢了。
這門獨特的絕藝不但需要經過長期訓練,而且需要一定的天賦,並非人人都適合做。
負責雕刻外層球面的藝術家還需要長期刻苦練習美術基本功,具有傳統藝術審美。
能繪圖,也要能操刀雕刻。
花鳥、龍鳳、人物、山水風景題材均要得心應手。
在現代的牙雕工藝中,牙雕球甚至可以達到四五十層。
1981年,肇城象牙工藝廠鏤空出50層《伎樂天》異形牙球現存放於人民大會堂廣東廳。
而廣省牙雕大師黃景超的鬼工球作品多達56層。
這一工藝技術充滿了神秘和驚險的色彩,也因而形成了獨有的魅力,譽滿中外,長盛不衰。
如此高難度的技術廠裡培訓100個人,真正成才、成為藝術家的不到10%。
絕大部分人只是“會做”而已。
而且如今牙雕行業很少能組織起幾十人的大型培訓。
一般只有兩三個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