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張錫爵、張鵬翀、朱厚章、王鳴韶、金惟駿等,以至於其身前雖在地方上頗具名氣,但家鄉之外‘人多不識其名’。
作為一位傳統文人,周芷巖自幼習畫,且至老創作不輟。
然而,由於周芷巖在竹刻領域名氣實在太大,以至於長期以來,周芷巖的畫名為竹刻名所掩,以致今人往往以為周氏只是擅長繪畫的竹刻家,而非精於竹刻的畫家。
事實上,據文獻記載,周芷巖‘少學王石谷’,幼時所臨王石谷即能不亞於原本。
周芷巖在其少年時,繪畫就曾得王石谷指點,山水畫以摹古為主,取法宋元。從目前傳世的周芷巖畫作來看,以墨筆和淡設色的淺絳為主,偶見青綠山水作品。
從自題來看,有模仿李成、范寬、巨然、王士元、米友仁、曹知白、王蒙、倪瓚、唐寅等諸家之作,而其中最多的則是王蒙,他尤其喜歡王蒙一路層巒疊嶂、細筆繁皴的密體山水。
然而,周氏畫藝最受讚譽的作品卻是墨竹(或曰:竹石)。
目前所知周氏最早的墨竹作品創作於1728年,最晚的創作於其去世的前一年。
從傳世的周芷巖墨竹作品來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體裁齊全。
在畫法上,既有巨筆揮灑的大寫意之作,也有西毫點撇的工筆精細之作。周氏的墨竹,師法文同、趙孟頫、管道昇、柯九思、王蒙、吳鎮等諸家。不過他取法最多的還是吳鎮的墨竹。
吳鎮筆下的墨竹簡勁洗練、充滿樸逸之氣,其風格與周芷巖的氣質特別相合。
周芷巖的書畫創作相對隨意、率性,但對於竹刻卻極為精心,自律甚嚴。
繪畫和雕刻是兩種絕然不同的造型藝術。
在周芷巖之前,文人畫(或曰:南宗繪畫)的風格從來沒有在雕刻作品上得到過成功的表現。
周顥在充分掌握嘉定竹刻技藝的基礎上,將文人畫的意境與品格完美地融入其竹刻作品之中,突破了嘉城竹刻由朱氏祖孫三代(朱鶴、朱纓、朱稚徵)開創的深雕竹刻的藝術風格。
將陽文浮雕與陰刻組合起來運用,既加強了作品的平面感和繪畫感,又使作品有著豐富的層次效果和深邃的審美意蘊,開創了竹刻藝術新風尚。
此外,在周芷巖之前,人物和動植物一直是嘉定竹刻中最主要的題材,而山水只是作為人物活動的場景和背景而存在,並且是以刻畫近景的樹石、溪澗、亭臺為主。
直到具有文人畫家身份的周芷巖介入竹刻創作,全景山水的表現形式才開始出現。
由於將山水作為了主要的表現物件,人物在山水間活動為主題的圖樣開始流行,如竹林七賢、飲中八仙、香山九老、蘭亭高會等題材,多將人物置於層巒疊嶂、茂林修竹之間。
所以我提醒你們一句,不管是這個周芷巖的竹雕還是繪畫,如果能收藏的話,儘量收藏,他的東西肯定會漲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