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結束之後,科技宅男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張天元幾個人坐在客廳裡閒聊。
“張天元,你老實交代,這東西到底是什麼?”
歐陽曉丹真是充滿了好奇心啊,以她對張天元的瞭解,這人絕對是不會胡亂買東西的。
現在花費了上萬美金買了這麼一個看起來什麼用處都沒有的玩意兒,若說沒有點蹊蹺,她還真是不怎麼相信。
“這東西是一件乾隆年間的紫檀木筆筒,作者是清代的竹雕大師周芷巖!”
張天元笑道:“周芷巖擅長竹雕筆筒,很少用木來雕,我手裡這件就算不是唯一的,估計也差不多了。”
“這個周芷巖我怎麼都沒聽說過啊?”
溫蒂問道。
她雖然是美國人,但好歹對中國的古董還是有些瞭解的,周芷巖這個名字很是陌生。
張天元笑了笑道:“清人周顥,號芷巖。
在明清兩代諸多竹刻藝術家中,他可謂是竹刻藝術史上一位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人物,被譽為‘二百餘年,首屈一指’,其在竹刻藝術史上的地位,堪比詩聖杜甫在中國詩詞史上的地位。
作為一名自幼飽讀詩書、修習書畫的文人,周芷巖不僅工詩文、擅繪畫,並且受家鄉嘉城地區竹刻傳統的影響,將其擅長的繪畫,尤其是山水與竹石施於刻竹,形成‘用刀如筆’、‘合南北宗為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
這對後世的竹刻藝術影響極為深遠,堪稱將文人藝術與工藝美術進行融合並取得最高成就的一代宗師。
幾年前的某個時間,上浦博物館推出了周顥藝術特展,我特意在開幕當天參觀了此展。
展覽以‘山水?人物’、‘竹石?書法’、‘影響?贗鼎’三個部分全面展示了周顥這位‘四絕才子’的藝術成就。
展品除上浦博物館館藏外,還向藍鯨博物院、蘇省博物館、津城博物館、寧城博物館、嘉城博物館、上浦歷史博物館、上浦文物商店等文博單位借展了一批周芷巖傳世精品。
事實上,在2012年上浦博物館建館60週年之際,上博曾策劃並推出了《竹鏤文心——竹刻珍品特展》,並以該展作為慶祝上博建館60週年的首場特展。
還配合展覽舉辦了歷史上首次關於中國竹刻藝術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如今,將周芷巖從明清諸位竹刻名家中單獨羅列出來,以個展形式集中呈現,足見學界對於周芷巖藝術的推崇和其歷史地位的認可。
周顥別署芷巖山人、紫巖、芷巖樵叟、芷叟、芷巖道人、芷道人、髯痴、堯峰山人等,主要創作、活動於清雍正、乾隆時期,而這一時期正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最後一個高峰。
與同時期的很多文人‘喜交遊、重功名’不同,周芷巖雖飽讀詩書,但卻始終沒有走科舉應試的道路,終其身為處士,選擇了一條‘詩酒風流、高尚其志不事王侯’的人生道路,隨己所好地生活的創作。
由於周芷巖長期‘蝸居’於嘉城當地,很少出遊,即便外出,也多離家不遠,因此,周芷巖的朋友圈也主要集中於嘉城及周邊一帶的文人、學者、書畫家、竹刻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