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塊?”
徐姓川州人苦笑道:“張老師,您別開玩笑了,這東西最少五十萬。”
“五十萬?理由呢?”
張天元笑著問道。
徐姓川州人回答道:“張老師,您看這底部是不是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識?這可是乾隆年間的宮廷御用品啊,搞不好就是乾隆皇帝和他妃子用過的,這東西您給兩萬,太不合適了吧?”
“是誰告訴你這些的?”
張天元心裡頭想笑,這明明從瓶子本身來看,就是民國仿北宋的玉壺春瓶,可有人非要畫蛇添足,在上面整個乾隆年間的款。
而且這款一看就是後加上的,粗鄙之作,跟上面的構圖完全不搭調。
這位姓徐的仁兄也是夠可以的,對瓶子這麼不熟悉,居然還敢收藏,真不怕別人把他給賣了啊。
“這是我一位朋友告訴我的,這個款明明就是乾隆年間的,當然,這東西屬於房中的用品,可以說難登大雅之堂,我知道張老師您不肯出價,可是兩萬塊也位面太少了點吧?”
徐姓川州人苦笑道。
“兄弟,我看你是個實在人,所以才跟你說實話,這個玩意兒,是民國仿北宋的作品,只是有後來人實在無聊,或者是想騙人,所以才在上面加了乾隆的款,這是坑人的,這東西估計也就是二三十年代的玩意兒。”
張天元苦口婆心地說道。
“真?真的?可是這上面的繪圖活靈活現,完全看不出是假的啊。”
徐姓川州人有點相信張天元的話了,可還是不太死心。
張天元道:“誰說過仿品的藝術成就一定就不如真品的?現代許多高仿,單純論藝術成就,比真品更加出色,可假的就是假的,問題是年代,而不是藝術成就!”
“再說這個款識吧,這明顯是仿款!
仿款由明正德年間開其先河,以後無論官窯民窯,仿者越來越多,入清以後。
制瓷技術迅速提高,為仿古瓷創造了有利條件。
加之當時統治者嗜古成癖,使仿古之風更加盛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