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店主將幾枚印章取出來的時候,張天元那眼睛都快直了。
他是真沒想到啊,在這樣的小店裡頭,居然能遇到這樣的好玩意兒。
“這枚是朱文‘傳是樓’印吧?”
張天元指著其中一枚印章說道。
此印款署一隸書“苓“字,是雲美為崑山文學家徐乾學刻的藏書樓印。
這印是雲美取法文三橋所作“文彭之印“、“徵仲“、“七十二峰深處“等元朱文印的風格刻的,且工穩過之。
這印上的筆劃,刻得甚細、甚瘦。
細和瘦易呈軟弱無力之態,而云美此作雖然筆劃特細、極瘦,卻掌握了“書貴瘦硬方通神”之理,反而刻得挺拔有力。
其圓轉處,如將堅硬的鋼絲用力扳彎所成,韌力含蓄在細線之中。有人誤會“吳門派印是軟弱無力的”,但吳門派中的精品,恰恰相反,而是力大無窮。
在章法上,“傳是樓”三字安排得寬大雍容,有恢宏高華的神趣。
顧雲美談治印的技巧時說:“白文轉折處。須有意,非方,非圓;非不方,非不圓;天然成趣,巧者得之。”
現在看到的傳是樓印,雖然是朱文,其轉折處也是非方非圓,非不方非不圓,這是他的獨特風格。
在非方非圓中,顯示他書法上的蘊蓄韌力之美。
此印在刀法上以切刀、衝刀相結合刻成,因朱文要求光潔,用衝刀才能達到乾淨利落。
但切刀不可不用,因切刀可表現生辣和頓挫之態,增其美感。
此印最突出的地方,驟視之覺得滿印盡是空白。
虛處當然是空白,而實處也是空白之態,目的是使虛實二者拉近距離相互調和,使之空處不虛。
印邊刻得極細,易碰斷,顯得很古樸。
斷邊與整齊的字對照在一起覺得字更整潔無瑕。
“沒錯,張先生果然好眼力,您在瞧瞧這枚印。”
店主現在對張天元這眼光真是佩服極了,他是真沒料到啊,這看起來年輕的張天元,居然會有這麼好的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