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端在手裡細看,個頭不小,章面是橢圓形,足有六七厘米長,三四厘米寬;
印紐雕刻搖頭擺尾的獅子,刀法老辣,狀貌雄渾,看上去就不是普通的貨色。
再看印文只有兩個字,什麼字看不清,可那猛厲的鈍刀刀法和粗獷豪邁的雕刻功夫確實震撼,而且有邊款。
道光年間的東西,這樣的文人印章是不多見的,如果是真貨,眼下的行情估計最少能賣個三五萬,遇到喜歡的人,賣到七八萬都有可能。
“這東西你賣三千塊他們不要?”
“是啊,你說這兩人有意思不?這東西起碼也值個四五千呢,只是咱們開啟門做生意,能賺點就是了,我不貪心。”
“得,也別說了,三千塊我要了,老闆你賣嗎?”
“賣,當然賣了!”
雖然店主嘴上說東西低了三千塊不賣,可實際上他這幾天都快被那幾個外地人給煩死了。
已經有了想法乾脆賣出去算了,省得麻煩。
現在張天元願意出價三千塊來買,他能不答應嗎?
其實這東西張天元看到第一眼,主意就打定了。
這種東西能放過嗎?價錢不高,何必斤斤計較?
他憑熱情做事的風格在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已經看好,馬上當機立斷,讓展飛付了款,交割完畢。
把東西裝進兜裡,仍舊坐下來閒談,沒過一會,兩個外地人又回來了,不緊不慢的開口詢問,他們萬沒料到前後僅幾分鐘時間,貨物已經歸屬他人。
知道成交後,那種沮喪和失望,確實會留下刻骨的教訓。
徐問渠是清道光時代比較著名的篆刻家,篆刻功力深厚,經常與最著名的篆刻名家合作治印。
他還是著名收藏家,收藏有兩件帶銘文商周青銅器。
像如此大個的章,雕刻之精工,款名俱在,時間又明確,絕對是他作品中的精品力作,當然比普通的更珍貴。
人往往有一種貪心,總希望花更少的代價買一件精品,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倒失去機會。
精品太少,而求購者多,當機會來臨時,婆婆媽媽,計較一點小利益,實在不值得,何況貨物價格並不高,還要耍奸,錯失良機就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