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清客> 第二百零六章 逼上梁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六章 逼上梁山 (1 / 2)

七月初,秋老虎,南昌城如火爐。

曾漁立在廟門簷下蔭涼處看著廟前廣場充塞著的熾熱陽光,遲遲不挪步,似乎有點怕走到那白花花的太陽底下去

白馬廟前熙熙攘攘,熾烈陽光下的各種叫賣聲顯得有氣無力,倒是蟬們不知疲倦地聒噪不已,這景象與半個時辰前沒什麼兩樣,只是廟前臺階邊少了一個賣畫人,但對曾漁而言,眼前風景不殊,卻自有心情之異,與白袍客一席談讓他心頭大起波瀾——

現在還不清楚白袍客究竟何許人,但顯然很有來頭,應該與老謀深算的徐階有關,從那些臺垣官的奏疏抄件來看,此番倒嚴聲勢很不小,曾漁心想:“白袍客到嚴嵩父子的老家收集嚴嵩父子罪證的嗎,可找到我頭上做什麼?難道要我指證嚴世蕃的罪惡,或者說讓我做無間道在嚴府當臥底?可我待在嚴紹慶身邊就是做臥底又能收羅到什麼罪證

真是匪夷所思,曾漁搖著頭,很難猜透那白袍客找到他的真正用心,事已至此,多方猜測也無益,現在他與那白袍客差不多是反目成仇了,若白袍客真是徐階一黨,方才那一幕簡直就是要把他往嚴嵩奸黨的路上逼,逼上梁山啊

逼上梁山也還罷了,問題是如今嚴嵩都八十歲了,他就是投靠嚴嵩為其出謀劃策與徐階爭鬥,嚴嵩也活不了幾年啊,嚴嵩一死,以嚴世蕃的狂妄放肆,不敗亡絕對是沒天理,所以做嚴黨是鐵定沒有前途的,更何況嚴世蕃自恃聰明絕頂,根本沒把他曾九鯉放在眼裡,而白袍客這邊盛氣凌人,似乎拿捏住了他的把柄一般,他曾九鯉又豈是低聲下氣之人,當然拂袖而去,這下子他是兩頭都不是人了——

書僮四喜見少爺皺眉站在臺階上一動不動,便出聲安慰道:“少爺,能幫則幫,不能幫就不幫,沒什麼好為難的,是吧少爺。”四喜還以為少爺方才在廟裡是聽白袍客哭訴冤情呢,白袍客的冤情肯定甚是棘手,少爺無能為力,可少爺心腸好,幫不上別人心裡不痛快啊。

曾漁笑了笑,“唰”地開啟摺扇使勁扇涼,站在這廟前不動也不是個事,難道還能回頭去懇求白袍諒解,走吧走吧,邁步下臺階,對四喜道:“回友竹居看看。”

主僕二人轉到高升巷,友竹居門子一看到曾漁就說:“曾先生,有位信州客商送來一個包裹和書信,說是曾先生的朋友吳秀才託他帶來的。”說著趕忙取出一個包裹和兩封書信。

曾漁問:“包裹是何時送到的?那客商可曾留下姓名?”

門子道:“上個月底就送來了,因為這邊一時沒人去象湖莊園,就先擱在小的這裡,料想曾先生早晚會過來。”

四喜看了少爺一眼,心道:“果然不出我四喜所料,嚴家這些奴僕還真是無利不早起啊,去象湖山莊不過十多里路,也不肯給我家少爺送去。”

進到友竹居住處,曾漁看信,兩封信一封是吳春澤的,一封是母親的信,母親的信由姐姐曾若蘭代筆,信裡說家裡諸事平安,鉛山紀家的小姐紀芝端午節來送禮,曾母周氏就留她在這邊住一段時日,永豐的紙商夏朝奉還帶了妻子來拜訪,嘉興布商袁忠之子袁三立端午前登門,饋贈甚豐;還有一樁好笑事,八歲的妞妞竟然有人上門提親,是上饒縣一位主簿的兒子,當然是婉言回絕了,妞妞才多大啊——

家信還寫了不少瑣事,後園石榴今年開得甚豔、三月三自釀的米酒極甜……

曾母周氏隨信還給兒子寄來親手縫製的兩套夏衫、兩雙親手納制的布鞋,還有一罐醃菜,醃菜蒸肉是曾漁最愛吃的一道菜,當然,那醃菜必須是曾母周氏親手醃製的——

好友吳春澤的信裡別無他事,只說七月半後與鄭軾會合一道赴省城,擔心屆時在南昌城裡找不到清淨整潔的客棧,請曾漁幫他們預先訂好六間客房,免得到時要住到城外去。

曾漁收好信,見一邊的四喜眼巴巴的樣子,便把姐姐寫的信給四喜看,四喜服侍曾漁多年,磨墨抻紙,大致也認得字了,四喜自幼父母雙亡,曾筌把他從養濟院領回來時才六、七歲,所以曾漁的家也就是他四喜的家,當然也很想知道家裡的訊息,看信時笑得合不攏嘴。

曾漁心裡卻是略感失望,姐姐在信裡說了袁三立上門送禮,看來老客袁忠這回沒有來江西,他去年拜託袁忠幫他打聽他母親身世之事難道沒有半點訊息嗎?轉念又想:“畢竟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而且又不知確切的州、縣,尋訪起來當然極難,還要假以時日吧,當日拜託袁老客時也說了這事不急,三、五年都無妨,讓袁老客父子在嘉興府各縣收蠶繭、販絲綢時順便打聽打聽。”

看看時辰還早,曾漁道:“四喜,我們去東湖邊轉轉,幫式之表兄和吳秀才他們訂幾間客房。”

到南昌將近三個月了,曾漁雖然很少出遊,卻也知道城中各衙門、各重要建築的大致位置,貢院就在南昌城最大的城內湖——東湖的東岸,與文昌宮隔著東湖遙遙相望,從高升巷這邊去文昌宮一里多路,再經永和橋到東湖東岸直至貢院大門,全程不過三里地,上個月他曾去過一趟,那時貢院正在大掃除,鄉試三年一次,貢院也是三年開一次門,平時都荒廢著,蓬蒿滿地,蛇鼠出沒——

午後的太陽很曬,主僕二人沿著路邊樹蔭走,來到東湖西岸,水面涼風忽至,身心一暢。

東湖水域大約有五百多畝,南北長而東西狹,湖中有幾座小島,花樹繁多,名百花洲,湖邊長堤高柳成排,據說是唐代的洪州觀察使韋丹號召軍民築堤栽柳,故名韋公堤或者萬柳提,清明踏春時節,南昌城男女老幼繞湖放歌,極為熱鬧,算是南昌一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