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生再次聯絡了一下自己開醫院的親戚吳建興,從他那裡瞭解到,他搞醫養結合的專案進展仍然不理想,各種審批困難重重。
於是,在魏民生的提議下,吳建興終於下定決心,離開這個傷心之地,到吐瓦魯特區去發展。
因為吐瓦魯特區目前已經擁有了近三萬人的常住人口,一旦養老產業發展起來,實有人口的數量將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由於魏民生對醫療這方面的需求,所以由吐瓦魯特區專門劃出一個小區作為搞醫養結合的場地。
醫養小區的所有房子不參與網路平臺的租賃選擇,但作為商業應用的話,就不能夠享受租金的補貼。
因為醫養小區的服務物件可以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所以吐瓦魯特區並沒有對非註冊成員提供住房福利的義務。
這些房屋的租金是按照房屋的建造費用除以十年的使用時間來計算的,也就是每月租金為房屋造價的一百二十分之一。
由於特區的房屋修建並沒有土地費用的開支,所以這些採用異世界廉價勞動力生產出來的可裝配式房屋,造價不足兩千元。
就算按照三千的市場價格來計算的話,一平方米每個月才25元的租金。
這樣的價格幾乎與國內三、四線城市普通住房的租金相差無幾,對於商業應用的話,租金的支出價格已經接近於自建房屋了。
而且相對於自建房屋來說,這樣低的租金已經相當於是分期付款,極大地減輕了入住企業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
這個醫養小區位於城市單元的C環道,建築面積十五萬平方米,除去底樓一萬多平方米的辦公場地,足以滿足五千至一萬人的醫養需求。
但這麼大的一個規模,是不可能由吳建興一個人來使用的,只要有了一家成功的例子,資本自然就會聞風而動。
魏民生想把醫養結合打造成一個支柱式的產業,所以必須要引入充分的競爭才能健康的發展。
雖然他知道醫養產業在今後的一段時間之內是一個收入可觀的新興產業,但曙光集團也沒有想過建立國有化的醫療機構。
因為國有機構的問題實在是太多,魏民生根本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解決那些各種各樣的問題之上。
一切都按照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作為一個城市的管理者,當好“裁判”的本職工作,才是最省心的。
按照吳建興原來在國內的計劃,是由多個有共同利益的同行,集資三千萬來建設一個醫養結合的專案。
但這三千萬中有一半的資金要花在營業用房的修建上,所以實際用於醫養方面的資金也只有一千多萬。
可由於層層審批上遇到的障礙,這個專案一拖再拖,吳建興早已沒有了當初的熱情。
但魏民生讓他到吐瓦魯特區去發展的建議,以及國瓦盧特區的各種優惠政策,又讓他又燃起了創業的熱情。
吳建興選擇了小區主要出入口位置的一棟樓房作為自己的營業用房,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增加了一部醫院專用病床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