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米的距離已經相當於樓梯間的寬度,根本不會影響到樓梯間的使用,也不會影響到低層住戶的採光,電梯執行時的噪音也被控制在允許的範圍。
也就是說,只需要留出這三米的距離,老舊樓房加裝電梯時,一、二樓住戶提出的反對理由已經完全不成立,透過審批的可能性極大的提升。
由於架空過道的靈活性,所以,這樣的電梯可以修建在樓梯間之外,也可以修建在兩個單元的樓梯間之間的空地上,還可以用過道把連續的三個樓梯間都連起來,進一步減少每一名住戶的投入和運維成本。
如果兩棟樓的單元樓梯間是相對設計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用兩部電梯來滿足六個單元住戶的出行需求。
如果一個單元的住戶要加裝電梯,每戶人的投入需要兩、三萬RMB。
但如果兩部電梯可以滿足六個單元住戶的情況下,每戶人的投入只需要一萬元以下,而且電梯的後期執行維護費用會分攤得更少。
建設、執行和維護費用的大幅度降低,會極大地提高住戶加裝電梯的積極性。
也許,相關單位可以不在乎一個單元樓十戶人的出行需求。
但是,在沒有拒絕理由的情況下,他們絕對不能夠忽視六十戶人家的需求,否則的話,他們是很容易上頭條的。
找到了解決辦法之後,吳光良就把手中的固定資產進行了分析,對於具備加裝電梯條件的地方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測量,並把相關的修建方案提交給了相關的部門。
由於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在推進老舊樓房加裝電梯的工作,所以這種並不會影響到住戶的“戶外”電梯,審批起來就更加的容易。
而且,在電梯建設資金的來源上,可以先由吳光良掌握的民生公司抵押資產管理部墊資,而不會出現集資修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
電梯修建好之後,可以有兩種執行方式。
一種是有償使用,所有樓層的住戶都可以使用電梯,但使用電梯必須要到民生公司的抵押資產管理部辦理IC卡,按照使用電梯的次數或者按月進行收費。
首月收費只是象徵性的,一張卡每月只需要繳納三十元的費用。
而從第二個月起,就需要按照電梯上一個月的執行費用加上每月應分攤的保養費和檢修費來計算每張卡的使用費。
另一種是租用民生公司房屋的住戶,在辦理了租房手續的情況下,可以免費獲得電梯的使用權。
按照這樣的計算方式,實際上民生公司安裝的這種電梯,幾乎就是公益性質的。
很快一些家庭發現,他們透過空中過道使用這種公用電梯,每月的費用甚至比其它一些自己加裝電梯的小區電梯使用費還要低。
因為那些小區的一部電梯只能服務於最多十家住戶,而民生公司修建的這種電梯,平均一部電梯可以同時服務於三十家住戶。
由於一部電梯每年的保養和定期維護費幾乎都是固定的,所以每戶人分攤的電梯保養和定期維護費,比起那些只能服務於一個單元的電梯都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