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精鹽又透過共享空間送到了李嚴的手裡,一出一進之間,李嚴在襄、樊兩城購買的粗鹽就完全被置換成了雪白的精鹽。
第二天,就在那些鹽商準備再次從更遠的地方調鹽的時候,李嚴他們就在襄陽城內展開了雪鹽的銷售。
這雪鹽的銷售價格,每石仍然為八百錢,只不過,這八百錢的價格,只能夠使用華夏五銖錢。
如果使用其它形制五銖錢的話,就只能用同等重量的錢幣來計算,並不按照錢幣上的數值來計算。
而且,為了銷售的方便,華夏雪鹽把計量改成了按重量銷售的方式。
那些雪鹽用紙包分裝成半斤和一斤兩種規格的,半斤裝的折價十五錢,一斤裝的折價三十錢。
每個銷售點都有兩臺華夏國製造的天平秤,一臺秤可以方便地把其它五銖錢兌換成華夏五銖錢,另一臺用於確認每包鹽的重量,以示童叟無欺。
甚至對於那些沒有錢的百姓,華夏國也給他們找了一個掙錢的路子。
只需要從城外華夏國工作組駐地運五十斤鹽或者同等重量的其它物資,每次就可以得到一個華夏五銖錢。
只不過,想要幫華夏國做事的話,必須要登記個人的相關資訊。
按照華夏國工作組的說法是,這本來說是針對普通百姓的一種福利,哪些東西是由哪些人在運送,必須要登記清楚。
不然東西弄丟了、搞壞了找誰去負責?
這樣的說法好像也有道理,所以,大家看在可以掙錢的份上,都踴躍地報了名。
對於一個壯勞力來說,這幾里路的距離,一天運送個七、八百斤的物資是沒有問題的。
這樣算下來的話,每天最多可以獲得十五、六個華夏五銖錢。
也就是說,為華夏國工作組幹一天活,他們每人可以獲得半斤雪鹽的報酬。
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使用華夏五銖錢在工作組城外的駐地裡買飯吃。
駐地的飯是按人頭供應的,只需要一個華夏五銖錢的價格,稀飯可以管飽,每人還可以獲得一小碟酸蘿蔔。
這樣的舉措一推出來,襄陽城內的普通百姓,幾乎是傾巢而出。
因為,就算是一些婦女、兒童,每天只需要運送一百斤物資,就可以吃上兩頓飽飯。
在這還沒有完全解決吃飯問題的時代,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兒。
不過,作為給普通百姓的一種福利,所以對每個人每天運送物資的上限作出了規定,也就是不能超過八百斤。
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這項福利覆蓋的人群更廣,才能夠讓華夏國的影響擴大到更大的範圍。
襄陽城內發生的這些事情,那些魏國官吏是完全知道的,但面對華夏國的人,他們卻沒有與之抗衡的底氣。
萬一惹惱了他們,完全有可能直接把整個襄陽都接管過去。
講道理,歷來都是拳頭大的人說了算。
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app,無廣告、破防盜版、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gegegengxin 按住三秒複製 下載免費閱讀器!!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