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所謂的“華夏五銖錢”,對於這個時代缺少硬質金屬的國家來說,簡直是意外之喜,無數魏國人都在討論著那“華夏五銖錢”的事情。
“我覺得,那‘華夏五銖錢’的真實價值絕對在普通五銖錢之上,一枚至少可以頂三枚以上。”
“才值三枚?你真是有點不識貨啊。
一把百鍊鋼刀一般來說重兩斤左右,如果這種錢中間真的是由精鋼所鑄的話,那麼,其材料的價值至少應該與百鍊鋼刀相當。
也就是說,兩吊華夏五銖錢所用的材料價值,應該就與一把百鍊鋼刀相差無幾。
而一把百鍊鋼刀在市場上的價格就在一萬五千錢以上,也就意味著,這兩吊華夏五銖錢就相當於一萬五千錢。
折算過來,這一枚華夏錢的真實價值相當於普通五銖錢的四十多倍。
就算去掉打造鋼刀需要的費用,這一枚華夏五銖錢抵三十枚普通五銖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啥?一枚可以抵三十枚,可他們賣鹽的地方,是按照同等重量的錢幣來兌換的。
我也讓人去兌換了一些,從兌換的情況來看,一枚華夏錢可以抵得上三至五枚普通錢的重量。
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中間有很大的利差存在?”
“應該不會錯,就是不知道這華夏國究竟想幹什麼?”
“難道他們不知道這些錢幣真實的價值?”
“用精鋼鑄錢,可能也只有那財大氣粗的華夏國幹得出來了。
你看他們先前買鹽的那種瘋狂勁,就好像那些錢像糞土一樣,一天時間之內,至少揮霍了十萬貫以上的錢財。”
“那我們可不可以多兌換點,然後到其他地方去牟利?”
“問題是其他地方的人會認可這種錢嗎?”
“你傻啊,就算他們不認這種錢,但我們把它當成精鋼來賣,總不會錯的吧。”
“一斤精鋼的價格至少就在一萬錢以上,而我們用普通銅錢去兌換的話,只需要最多五貫就可以換得一斤的精鋼。
只要能夠順利脫手,這可就是近萬錢的收入啊。”
“不錯,哪怕找不到合適的門路,至少這華夏五銖錢在保值方面比其它那些錢要好得多,因為任何打磨都會在上面留下痕跡。”
“不光是錢本身的價值,就是那頂級的雪鹽,賣到其它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會是這個價格,至少能夠翻上幾番。”
“照你們這樣說的話,我們應該把家裡的那些銅錢全部兌換成華夏五銖錢,這樣更保值一些對吧?”
“可他們兌換錢幣也有一個規矩,每個人每天最多隻能兌換一貫。”
“這又是為何?”
“估計是他們所鑄的華夏錢數量也不是很多,只能用控制兌換數量的方式,來確保每天都有錢可用吧?”
“可他們的店鋪有好幾處,我在每個店鋪裡都去兌換一次,他總不可能發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