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辯論過程中,加上一些現實世界對殯葬方式的認識和觀念,讓他們知道火葬的好處和土葬的弊端,才能自覺地響應華夏國的號召。
由國資部出面釋出的一則通告,再一次引起了華夏國註冊成員的關注。
“經國資部研究決定,將在華夏國推行新的殯葬方式。
所有華夏國的註冊成員,都可以對此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
“國資部要推行新的殯葬方式?
可現在的殯葬方式有什麼不妥的嗎?”
“當然不妥啦!
以前為了讓亡者安息,都講究的是入土為安。
可你看一看這華夏城周圍,方圓上百里,到處都是良田沃土。
而華夏城裡居住的人又如此之多,到哪裡去找這樣大的一塊地來安葬那些死者?”
“就是,現在華夏城裡居住的人口就達到了近百萬。
如果全部進行土葬的話,百年之後,就是百萬墳冢。
我們華夏城裡大家可是住的樓房,難道死了之後,也一層一層的埋嗎?
那得要佔多大的地盤。”
“問題是,如果不葬在土裡,難道把他們掛起來?”
“掛起來肯定是不可能的,只不過,據國資部提供的那些資料可以看出,除了土葬之外,還有一些地方採用的是另外的一些安葬方式。”
“還有其他的安葬方式?我沒看資料,不如你給我們說說?”
“這份資料記載著,在遙遠的西域,他們的送終殯葬儀式有三種。
一是火葬,積薪焚燎;二是水葬,沉水漂散;三是野葬,棄林飼獸。
除此三種之外,還有天葬、海葬、樹葬。
各地條件不同,產生的殯葬習俗也不相同。”
“那天葬、海葬、樹葬又有什麼說法?”
“天葬與野葬相似,只不過是以身飼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