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現場魏民生、小寶和李嚴的對話中大家也瞭解到,原來這條路每天需要運送如此多的物資,以前看到用三輪車一次可以拉那麼多的物資就覺得非常了不得,結果現在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
還有那些山坡上種植的小麥地,是鐵壯他們開著旋耕機去種的,不到二十個人,好像也沒有用幾天時間,沒想到明年春天竟然可以收穫四十萬斤糧食。
他們究竟種了多少畝地啊?
這樣短的時間內他們是怎樣種下去的啊?
一個人就可以運走二十萬斤糧食?
……
一個個的大大的疑問在大家的腦海裡左右迴盪。
山莊裡的正式成員還好些,至少還知道有旋耕機這個東西,但在那些外圍成員和在山莊外面幹活,還沒有正式加入山莊的人記憶裡,一般來說一個人最多能夠耕種十多畝地,每畝地的產量只有三四百斤,按照這個畝產來計算的話,必須得上千畝好地才能產出這麼多的糧食。
山莊裡即將收穫的四十萬斤糧食早已超越了他們最大的想像力,只知道糧食很多、很多……明年的糧食會更多、更多……
而那些稍微細心一點的人還發現了更多的資訊:
那山莊裡面有一個養雞場,養雞場裡的雞每天生的蛋需要五十多人才運得回來,那得養多少的雞啊?
他們哪裡見過規模化養雞場的樣子,所以腦海裡浮現的情形是:漫山遍野的雞在覓食,雞群走過之後,草木皆休。
這些雞為了吃到地裡的蟲子,絕對有掘地三尺的陣勢。
對了,難道這山莊裡就是用這些雞來耕地的?雞群在前面走,後面的人就把種子撒進鬆軟的泥土中,順便把雞蛋撿回來?
一定是這樣,不然的話,山莊裡還要種那麼多的蔬菜,就憑那幾百個正式成員怎麼也不可能種出這麼多的糧食。
別人怎麼想魏民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會議還在繼續。
李嚴想了一會兒說:“主公,那建設部能夠調動多少物資和人力呢?”
“建設部主要負責根據人員、物資等情況統籌安排國資部下達的任務,以最最佳化工作進度為目的。
與產業部排程人、財、物不一樣的地方是,建設部在確定工期、質量和建設資金的情況下,可以把一些建設專案承包給一些私人團隊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