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
楊告還想說點什麼。
趙駿點點頭道:“不錯,介甫和伯始是對的,道之還是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
他繼續道:“我當然也想清除掉這些地方家族,但如果他們對國家和地方有利,那麼就可以暫時留著,以此維護國家穩定。”
“這樣只需要增強當地官府權威,提高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慢慢削弱他們的影響力,以此讓朝廷的權重高於地方家族權重。”
“幾十年後,大家都習慣了朝廷的治理,自然也就沒有人記得他們了。”
“當然。”
說到這裡,趙駿一頓,然後笑道:“若這些家族在當地不得人心,常常為非作歹,欺壓百姓,那你們說說,我該怎麼辦?”
這下眾人用腳指頭想都明白了。
陳希亮馬上說道:“剷除他們,以安民心!”
“正是。”
趙駿大笑道:“其實要讓民心歸附也簡單,老百姓想要什麼,朝廷就給他們什麼。”
“民心都是淳樸的,百姓的願望也很簡單。”
“吃得飽飯,穿得暖衣。頭上沒有人欺壓他們,有人能夠給他們主持公道,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只要這一切朝廷能夠做到,那麼民心自然歸附,百年前就離開中原的燕雲,自然也就能融入進來,真正是為一體。”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燕雲百姓明白。朝廷百年來沒有讓他們回家是不得已,但朝廷從沒有忘記過他們。”
“現在他們回來了,朝廷將對他們一視同仁。我大宋百姓有什麼,他們就有什麼,絕對不會區別對待,也不會再有苛政和壓迫。”
“如此一來,燕雲百姓,大抵也會慢慢認同朝廷,也會重新拾起自己漢人的身份,與我們不再有隔閡。”
這就是趙駿這次第一站選擇前往燕雲的目的。
雖然燕雲十六州成了一百多年的遼國領土,但雙方的文化和思想並沒有完全割裂,那裡也一直是傳統的儒家思想觀。
只不過如今燕雲百姓心中其實非常不安,他們不知道自己未來是什麼命運。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後世香港迴歸的時候,很多香港居民面對這樣的情況十分忐忑,不是他們不愛國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只是不知道中國會怎麼對待他們。
後來中央出了一國兩制的方案,實行港人治港,延續以前的策略,讓香港人知道國家並沒有要大刀闊斧的意思,這才安撫了人心。
如今的燕雲也是這樣。
他們已經習慣了遼人的身份,突然又變成了宋人,一時缺乏歸屬感,對於朝廷的治理,天然帶著一絲抗拒和防備。
而要想打消這樣的顧慮和防備,一般有兩種辦法。
一是透過時間和教育解決,慢慢融合,發展當地教育,透過思想教育讓下一代改變這種思想觀念。
等幾十年後,基本上就完成了身份轉變。
就像秦朝剛統一的時候,六國遺民都不認同,很快發生了劇烈反抗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