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說道:“不過我們第一站的目的地是幽燕,那裡的情況稍微複雜一些,我們可以先分析一下,正好可以聊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事。”
“聆聽知院教誨。”
每個人的臉上都非常嚴肅。
這一路走來,他們最大的收穫就是能聽趙駿分析。
因為趙駿的話每次都點到了關鍵位置,讓他們原本不能理解的事情,一下子就變得清晰透徹起來。
就聽到趙駿說道:“我為什麼要去幽燕呢?因為遼國統治燕雲已有上百年之久,如今迴歸不過兩年,人心未能歸附,所以必須要去當地看看情況。”
“而且朝廷雖然派遣了官員,但當地的治理還需要與各大家族商議,共同建設,並且朝廷還得任命這些地方大家族,以此維持秩序。”
“可以說,現在幽燕地方,並不是朝廷在完全管轄,而是與當地各大家族共治。這對於朝廷來說,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朝廷要的是地方穩定,人心向宋,而不是隻認地方豪族,不知道大宋朝廷是何物。”
“來。”
說著趙駿又看著眾人笑道:“你們說說,我們該如何解決燕雲人心歸附的問題?”
簡單地講,其實就是如何解決地區忠誠度以及百姓的歸屬感。
燕雲十六州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分裂出去的,到現在都一百多年了,當地的漢人與中原漢人割裂了怕是得有好幾代。
就好像後世海外華人,有很多人的祖先清末民國時期就去了海外發展,他們還有多少自認為是中國人?
所以想要快速讓人心歸附那不現實。
目前大宋朝廷這邊結合當地情況,為了防止出現過於激進的政策,導致燕雲漢人反感,就與當地大家族勢力聯合統治。
一是派遣朝廷官員過去治理,推行朝廷的仁政。
二則任命那些投降比較早,諸如玉田韓氏、昌平劉氏、醫閭馬氏和盧龍趙氏等,以此安定民心。
但這樣做就相當於晉朝時期,與世家大族共治燕雲,對於朝廷中央統治很不利。
因此趙駿現在考校眾人,未嘗沒有別的意思。
楊告機敏,想到了這一點,立即說道:“朝廷怎麼能容許有地方士族共治?這嚴重影響了朝廷在當地百姓心中的威嚴,下官覺得,可以拿他們開刀。”
他以為這話深得趙駿之心。
不料趙駿只是看了他一眼,就沒有說什麼。
王安石沉聲道:“不可。”
“為何?”
楊告略有些不滿道:“如今已經不是晉時了,朝廷的法才是王法,怎麼能讓士族與王法並列?”
“朝廷這樣做是為了穩定,如果當地的家族影響到了穩定,朝廷剷除是正確的。”
王安石說道:“但如果那些家族在當地威望很高,很得民心,那麼剷除他們就只會造成不穩定,這顯然不可取。”
“嗯,我也以為是這樣。”
李孝基是李迪的孫子,自幼耳濡目染,也有一定大局觀,說道:“朝廷肯定不能允許地方家族強大,然而燕雲剛剛歸附,就對他們動手,只會讓百姓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