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以前,誰也不會想到伐金之戰會在如此荒誕的過程中結束。
先是羅一貫,滿桂率領的左路軍全軍覆沒。
而後祖大樂臨陣潰敗,側翼的總兵趙率教也身隕瀋陽城外三十餘里,弓手營全軍覆沒。
而後便是中軍內亂,作為遼東經略的熊廷弼無法掌控手下將官,先是欲殺祖大樂而震軍心,卻被祖大壽聯合其餘大將反對,致使局勢進一步滑向深淵,其後,便是秦二寶暴起發難,在眾目睽睽下刀斬祖大樂,使得帳內局勢瞬間劍拔弩張。
而壓垮大明遼東大軍的最後一根稻草,便是後金三路合圍,明軍面臨的形勢直接急轉直下。
伐金之戰,到這個時候,已經不是進攻不進攻的問題,而是如何保全勢力,安然撤退的問題了。
所有人的心,都已經沉到了谷地。
這個時候,已經有不少的老卒開始還懷念起琅國公主政遼東時候的情形了。
“若是琅國公在,哪裡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被人趕豬一般,從瀋陽城下,又趕回了遼陽城.連女真人的影子都沒有見到,真是憋屈!”
整個大軍之中,已經開始瀰漫著悲觀和不滿的情緒。
就算是祖家兵馬,對於此種狀況的不滿也是顯而易見的。
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不外如是!
中軍帳中,幸而熊廷弼無法視事,不然這種流言蜚語傳入耳中,又是急火攻心,病體危重了
不多時,根據目前情況,按察使袁崇煥和諸將商議之後,很快便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前軍變後軍,中軍調轉,輜重糧秣全部丟棄,全軍輕簡,迅速撤回遼陽城。
緊接著第二道命令,便是讓按察副使先行一步,帶領親衛營回到遼東,佈置守城事宜。
其三,以遼東經略的名義簽發中軍令,所有明軍部隊即刻往遼陽城集合,準備迎接隨時會到來的大戰。
戰馬的喘息聲,軍旗的嘩嘩作響聲,無數兵卒拖著疲憊的腳步回返的聲音,無不迴盪在袁崇煥的耳邊。
這位遼東按察使在率軍撤退的最後一刻,終於是扭頭回望了眼那仍舊是模糊輪廓,明軍從未真正觸控到的瀋陽城城郭:自從萬曆四十七開始,這一次是距離收復瀋陽城最近的一次了,但是終究是功虧一簣。
以後還會有機會嗎?
袁崇煥自己也不知道.
此時,瀋陽城外數十里處,虎皮驛。
代善率領的鑲藍旗和衛齊所率的正藍旗匯合於此。
望著如同潮水般退走的明軍,代善神色陰冷,好似還在算計著什麼。
“大人,明軍已經全部撤走了,”衛齊馭馬來到代善身旁,向其彙報明軍動向:“一部分騎兵在後斷後,大部分明軍部隊都是近乎於倉惶南奔,整個大軍人心不齊,若是大戰一起,我必能勝之!”
“遼陽城內,安排的如何?”代善的神色沒有任何變化,沉聲開口問話。
“按照計劃,我軍軍中精銳細作五百三十人,已經全數隱藏在遼陽城中,若是等我大軍圍城,一天之內,裡應外合,遼陽城必克之!”
從衛齊的回答之中,可以獲知,原本放棄遼陽城,是後金高層早就計劃好的一步棋。
“傳令給其餘五旗都統,今晚子時之前,所有兵馬全數進逼遼陽城外十里,等軍中號令,炮聲三響,立即開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