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除了雍齒以外,曹無傷、審食其等人,可以說也是用錯了的,但畢竟,曹無傷和審食其帶給劉邦的損失,遠低於雍齒帶給劉邦的損失,所以雍齒成了劉邦最恨的人。”
“不止信錯過人,也罵錯過人吧,打匈奴失敗的時候,也是有人勸過劉邦的,可劉邦不信,還把此人罵了一頓,送入了牢獄。”
劉邦:咳咳!這事我就知道了,當時確實有點太自大了。
“大漢七年,韓王信投靠了匈奴,成了漢奸,並化身帶路黨,經常帶著匈奴人南侵。”
“身為大漢天子的劉邦著實頭疼一番,不得不再次披掛上陣,到邊境上去滅一滅匈奴的氣焰。”
“這時候的劉邦,已然不是剛起家的那個沛公了,十年的沙場征戰,使劉邦對於戰爭變得很敏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劉邦是懂的。”
“為了能更好地瞭解即將面對的對手,劉邦派了一撥又一撥人去探查匈奴的狀況。”
“匈奴的首領冒頓,是個非常狡詐的君王,曾經靠著狡詐,一舉擊破毫無防備的東胡王,把東胡的土地據為己有,把東胡的百姓打成匈奴人的奴隸。”
“為了對付劉邦,冒頓依然不改本色,使用了狡詐的套路,把自己的精銳部隊全部藏了起來,讓漢使見到的都是老弱殘兵,劉邦派去的漢使竟然都跟當年項羽派到漢營中的楚使一樣愚笨,都沒看出冒頓的把戲。”
“有一個人看出來了,這個人叫劉敬,原本叫婁敬,因建議遷都關中被賜姓劉。”
“劉敬跟劉邦說,此事大不合常理,兩國交兵在即,都應該向對方誇耀自己的武力,但匈奴那邊竟然讓我們見到的全是短處,這隻能說明,匈奴人在使詐。”
“可惜,劉敬的見解雖對,劉邦卻一點都聽不進去,反而把劉敬大罵了一頓,說劉敬破壞漢軍士氣,而後把劉敬扔到監獄去了。”
“之後,因為輕視匈奴,劉邦遭遇了白登之圍。”
“劉邦也知道罵錯人,後面就把劉敬放了出來,還賜了姓。”
李世民:這些其實也不算什麼太大問題,都是些小問題,拋去劉邦對於呂后的薄情而言,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扶蘇:現在還不能說這個呂后的故事嗎?
劉秀:怎麼能都怪高祖呢,呂后有些事情也是自己作的。
武則天:這話就好笑了!雖然還沒提呂后,這劉邦上位,剷除異己也有呂后的影子,苦日子過了,上位後不好好對人家,還怪別人太作。
陰麗華:讓呂家干政怎麼說也是不對吧!
上官婉兒:是啊!讓他們劉家自己上位,導致後面混亂也是應該的。
“現在說呂后,還有點過早,關於漢高祖的話題還沒講完呢。”
“唐太宗說得也對,這些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只不過讓劉邦吃了兩次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