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3章白馬之盟 (2 / 2)

“第二就是借刀殺人了,陰謀處死。”

“包括已降為淮陰侯的韓信、彭越,他們都被呂后殺死。”

“第三就是借罪降級。”

“張耳死得比較早,他兒子張敖是劉邦的女婿,本來也安全的,後來捲入一個謀反案,雖然免於死刑也被除去王爵。”

“最後,倖免只有長沙王吳芮,這個地處偏遠,又與世無爭,加上張良的點撥,得以善終,傳五代後無嗣國除。”

“總體來說,劉邦在楚漢爭霸勝利之後,利用幾年時間,將他當時不得已封的異姓王基本除掉。”

“雖然過程有些殘忍,有部分人也有點冤,但對於劉邦和他的漢帝國來說,這些人既有能力和威望,又有地盤和兵力,對漢朝穩定始終是一個隱患,劉邦不得不做。”

“劉邦為了鞏固統治,在除掉異姓王之後,開始分封諸侯王。”

“劉邦大哥死得早,而且他妻子又對劉邦不太好,劉邦對劉伯只是追封侯爵,其兒子劉信也只是封侯。”

“二哥劉仲封代王,劉交被封為楚王。”

“庶長子劉肥被封到富庶的齊地,為齊王,最愛的三子劉如意任趙王,四子劉恆為代王,五子劉恢為梁王,六子劉友為趙王,七子劉長為淮南王,八子劉建為燕王。”

“除了兄弟和兒子,劉邦還封了族弟劉賈為荊王,這位劉賈隨劉邦四處征戰,立下很多戰功,這位族弟在征戰英布中戰死。”

“不久後,考慮到江東吳地的重要性,需要一名勇猛宗室去鎮守,劉邦又將他侄子、劉仲的兒子劉濞為吳王,鎮守東南要地。”

“從長遠來看,分封同姓王有利有弊,很難判定是否合理。”

“但對剛剛建國的漢朝來說,卻是一個穩定政權的辦法之一。”

“一來,當時,整個社會都有“反秦”思潮,認為秦的制度有問題,郡縣制也是之一,當然郡縣制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分封雖然是舊時代產物,但也是順應當時人心思潮。所以漢朝實現“郡縣制+分封”的混合型地方治理體系,郡縣的主要在漢中央地區,分封基本都是分佈在周邊,呈現拱衛中央之勢,有效鞏固的帝國邊防。”

“分封同姓王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防止中央突發變化,這對後來剷除諸呂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劉邦將異姓王清滅之後,劉邦雖然封同姓王,但隨著呂后勢力日大,他開始擔憂漢室江山被呂氏篡去,因此在其晚年與王公大臣訂一了“白馬為盟。”

“第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

“第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白馬之盟”歷來被譽為陽謀的代表作。”

“首先,劉邦將漢朝的政權與王公大臣的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只要漢王朝一直存在,他們子孫就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其次,鞏固皇權和劉氏宗室,非姓劉的不得稱王,這條確定了稱王的合法性和唯一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