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2章太平軍起義 (2 / 2)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反清的起義活動不斷湧現,出現了一個——太平軍起義。”

“而太平軍起義的背景則主要源於宗教因素。”

“廣西梧州一位叫做洪秀全的書生在讀經時產生了異象,聲稱自己是上帝的兒子,擔任救世主的使命,創立了“太平天國”的教派。”

“太平天國教主張“平均富裕,共產共妻,禁止鴉片等腐朽物品”,號召廣大農民加入教派。”

“洪秀全的思想在廣西、廣東等地迅速傳播開來,吸引了大量的追隨者,其中以廣西的壯族農民和廣東的閩粵農民最為多。”

“1850年1月,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在廣西桂平發生,這次起義被清朝政府鎮壓下去,但太平天國教派卻得以在廣西、廣東、福建等地的農村中發展壯大。”

“可是後來的太平軍起義,一路攻打漢陽,嶽州,南京這些城市,讓年輕的咸豐皇帝啞口無言,畢竟享受榮華富貴他在行,但是面對這種打仗叫他怎麼面對的呢?”

“這樣年紀輕輕的皇帝承受不住這種壓力,最後面對太平軍的起義,由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去平反。”

“太平軍和湘軍的這場戰役——安慶之戰,真的挺猛,當然這場農民起義是失敗了。”

“安慶之戰是一場血腥的屠戮,湘軍破城後依據“兵丁大索三日”的命令燒殺搶掠,城內四萬餘人皆死於他們的手中。”

“拋開這些不談,這場戰役可以說是曾國藩整個軍事生涯裡最得意之作,他用他深遠的戰略眼光及毒辣的軍事見解,為後世奉上了一出大巧若拙、重劍無鋒的實戰典例。”

“在大家的眼中一個地域的經濟意義還遠遠比不上戰略意義。”

“正所謂“萬里長江此封侯,吳楚分江第一洲”安慶真正的戰略意義在於它的地形地勢。”

“蜿蜒狹長的長江穿城而過,兩側的山巒崎嶇陡峭,此番天險根本沒法行軍打仗,況且佔據了安慶就等於扼住了長江下游航道,對於運輸戰略物資和控制糧物產地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1859年,太平軍一路高歌猛進,擊潰了清軍位於江南地區的軍事大本營,常州、蘇州、浙江相繼淪陷。”

“要知道,江浙繳納的賦稅佔了整個清廷近半的財政收入,這城池一丟,朝廷的王公貴族們遲早有一天會斷糧。”

“於是上至咸豐帝、下至各級官員都強烈要求曾國藩立刻出兵趕往江南收復失地。”

“可是諭旨都下了好幾道,曾國藩卻執意要先拿下安慶。”

“最後在他多次上書力奪下安慶的重要性後,咸豐也只能做出讓步,於是,曾國藩開始了攻奪安慶的戰術佈置和詳盡事宜。”

“首先,曾國藩命令福州都統多隆阿率軍夜襲石牌鎮,太平軍來不及準備,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死傷數千人,守將被俘。”

“佔領石牌鎮後,曾國藩再令多隆阿和總兵鮑超等人率領一萬餘人進攻太湖縣。”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