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開始注意到這支從邊緣襲來的湘軍,並率部馳援太湖。”
“由於陳玉成被之前連戰連捷的勢頭衝昏了頭腦,輕視了湘軍的進攻,且湘軍這邊曾國藩親子指導作戰,最終太平軍戰敗,只得撤退,就這樣,太湖也落入了湘軍的手中。”
“為了不給太平軍喘息的機會,拿下太湖的湘軍幾天後再次發動進攻。”
“不斷追擊陳玉成餘部,至此,石牌、太湖、潛山、樅陽皆被湘軍佔領。”
“退守桐城的陳玉成也因為橫在掛車河的萬餘名湘軍與安慶基本斷絕了聯絡。”
“最後,湘軍兵臨安慶城下,但只是安營紮寨、修築工事,並未主動出擊攻城,整座安慶城就這樣被湘軍實行了全包圍。”
“太平天國的首腦洪秀全、李秀成最初對曾國藩的戰略理解得並不透徹。”
“他們雖知安慶意義深重,但還比不上清廷的命脈,江南地區。”
“於是在湘軍大舉進犯安慶之際,洪、李還認為先控制住江南地區扎穩根基,再回去解救安慶才是良解。”
“甚至為了拔除清軍設立在天京城邊的江南大營,洪秀全還調了不少太平軍回援,這也進一步加速了湘軍逼近安慶的速度。”
“後來,不僅江南地區大片失陷,連英法聯軍都開始進攻BJ。”
“如此危急時刻,曾國藩以各種理由推諉延宕咸豐帝要求的馳援,誓要死死圍住安慶城,連自家老窩都快丟了還要打這場仗,如此堅定的態度和膽識足以看出曾國藩作為一名軍事家的優秀素養。”
“而他的一切努力也得到了回報,1860年秋,重新意識到安慶重要性的洪秀全下令西征,陳玉成在後路形勢穩定後也隨軍開始了反擊。”
“可惜曾國藩早已有所預料,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伏擊太平軍,幾個月的攻勢下,陳玉成部屢戰屢敗,洪、李依舊把戰略重心放在攻打浙江商,而安慶城也在這近一年的圍困中糧草用盡,守城將士早已虛弱不堪。”
“1861年9月5日,湘軍們用地道炸藥炸塌了安慶的北城門,自此,安慶城失守,太平軍在安徽的根據地土崩瓦解。”
“早在太平天國一眾將領輕視湘軍實力及曾國藩的謀略才智之時,這場戰鬥就註定了失敗。”
“而整場戰役也完全是根據曾國藩的預期走勢發展,堪稱精彩絕倫。”
“就在安慶失守沒多久後,急於在其他戰線擴大戰果的太平軍首腦又不遺餘力地開始了東征,不認清形勢操之過急也就致使了太平天國逐步走向滅亡,而安慶之戰也只是他們衰敗的一個起點而已。”
“整個安慶之戰看下來,對於曾國藩的戰術我只能用四個詞來形容:隔而不圍、圍而不打,先剪枝葉、後取根本。”
“總的來說,就是不增添無謂的傷亡去攻打固若金湯的主守城,只要掃清外圍,斷絕進城糧道,接下來慢慢等待主城糧草斷絕,再取城豈不美哉。”
“這時候就不得不說我們這位皇帝了,前面大臣帶領著軍隊用命去戰鬥,他呢,去玩樂了。”
“人家大臣去平反,咸豐皇帝自己則是跑去圓明園玩了。”
“這多麼荒唐的事情,國家不管不顧,跑去圓明園享樂去了,為什麼咸豐皇帝只活了11年呢?這完全也是自己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