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2章太平軍起義 (1 / 2)

楊堅:說實話一些方面楊廣確實比老大強,這個咸豐帝簡直是一直在溜鬚拍馬,這老師找的是相當不錯!

狄仁傑:因為道光帝就是個這樣的皇帝,喜歡的就是守成,聽話,穩重這樣的孩子,這種皇子更符合我們這些大多數朝代“賢”的標準。

扶蘇:既然說是最後一代有實權的皇帝,看來還是看走眼了。

李斯:前期就衰敗了,早晚的事情。

“這咸豐帝就不能只說是個平庸的皇帝了,而是昏庸了,雖然國與國之間相差比較大,但你也不能人家打仗你花天酒地去。”

“咸豐皇帝剛繼位也是位熱血青年,立馬實現抱負,馬上改用人制度,一向清王朝都是重滿輕漢,一改之前風氣,大量用漢人。”

“這一個政策其實是非常好的,畢竟清朝已經入駐中原好幾十年了,可以說和漢人融為一體了。”

“咸豐皇帝剛繼的時候這般的雄圖壯志,讓朝內大臣也信心滿滿。”

“而且,為此他還在即位一年之內,除掉了兩個手握實權、但卻假公濟私、不幹活的權臣。”

“這兩個權臣分別是內閣首輔穆彰阿和皇室貴胄耆英。”

“在道光帝后期,穆彰阿成為朝廷之中集政治權利和軍事權力於一身的實權派人物,在朝廷中擁有無可動搖的影響力。”

“然而,此人雖握實權,但卻是一個毫無真才實學的庸人,對於皇帝提出的各種問題,從不認真對待,反覆打馬虎眼。”

“咸豐帝上臺之後,他更是採取不予配合、不予理睬的態度,想要以此要挾咸豐帝。”

“耆英,滿清皇室成員,從宗人府的一個小官主事做起,一路晉升為內閣大學士,也進入了內閣。”

“之後,他先後也曾擔任過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和盛京將軍。

鴉片戰爭爆發後,道光帝因為他是皇室宗親,對他寄予厚望,派他到廣州全權處置和英法聯軍的談判事物。”

“然而,沒想到他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與英法聯軍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使國家主權受到了空前的損失。”

“面對這兩個禍國殃民的敗類,咸豐帝早就對他們恨之入骨。”

“然而,上臺的最初幾個月內,咸豐帝並沒有對他們採取措施,而且先坐穩自己的皇位,蓄勢待發。”

“終於,在十個月後,咸豐帝終於對他們下手了,而且就連宣佈他們罪責的詔書,也是咸豐帝親自擬寫的。”

“不管是不是為了私權,但人家確實還有點建樹,結果是好的。”

“可是這位皇帝還沒等著改革呢,一次次的戰爭席捲而來,而咸豐帝關於打仗這塊是一竅不通。”

“當時的大清正處於一個動盪的時期,因為《南京條約》的簽訂,西方列強開始在大清建立殖民地和勢力範圍,讓國家經濟和政治地位逐漸下降。”

“同時,清朝官僚階層腐敗,貧苦農民生活極為困難,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