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方面,主要是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度,實行土地私有制,推動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
“這是一項涉及生產關係的帶有根本性的改革措施,為秦國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是秦國強盛的最根本原因。”
“在經濟方面,主要是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勞役和賦稅,這極大地調動了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秦國經濟快速發展。”
“在政治方面,主要是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度,拋棄舊的血緣宗法制度,開始創立中央集權。”
“這也是一項帶有根本性的改革舉措,使封建國家機制逐漸健全,為後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做了有益探索。”
“在行政體制方面,主要是推行縣制。”
“把全國合併劃分成四十一個縣,每縣設定縣令、縣丞,這為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奠定了基礎。”
“在社會方面,主要是推行“伍什制”和“連坐制”。”
“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互監視檢舉,一家犯法,十家連帶治罪。”
“在軍事方面,主要是獎勵軍功。”
“制定了二十等爵制度,按斬殺的人頭數量,來獎賞爵位,把秦國軍隊打造成了“虎狼之師”。”
“在法律方面,主要是實行嚴刑峻法、輕罪重罰。”
“制定了一系列嚴酷的法律,一切按照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言行。”
“另外,商鞅還採取了改變戎狄風俗、統一度量衡、焚燒儒家經典、禁止遊宦之民、遷都咸陽等一些重大措施。”
“商鞅變法,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封建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時代潮流,推動了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商鞅變法獲得巨大成功,只用十年時間,秦國就迅速強大起來。”
“國庫充足,百姓富裕,社會安定,人人勇於為國家打仗,不敢為私利爭鬥,秦國軍隊橫掃天下,所向無敵。”
“商鞅變法,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打造了一部強大的國家機器,這個國家機器,適應於戰爭,適應於稱霸。”
“依靠這個強大的國家機器,秦國實現了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宏偉大業。”
“商鞅變法雖然取得了成功,但卻留下一個很大的後遺症。”
“這就是在國家治理過程中,一味地依靠強制手段,不注意解決思想意識問題,不重視教化百姓,不推行道德教育,而是長期實行酷法嚴刑。”
“而這很容易造成人們暴戾的性格,以致於秦國統治者崇尚暴力,不講仁義,缺乏道德,甚至幹出一次坑殺趙國降兵四十萬人的暴行。”
“秦國強盛以後,被認為是虎狼之國,被稱為“暴秦”。”
“秦統一天下之後,繼續實行這樣的政策,隻立威,不立德,這是秦朝很快滅亡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想長期實現國泰民安,就必須實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由於過多的使用嚴刑峻法,商鞅自己也面臨著極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