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6章唐太宗有悔 (2 / 2)

“比如他開始蓄養男寵稱心,甚至寵愛到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的地步。”

“唐太宗知道了這事非常生氣,一怒之下處死稱心,而李承乾卻因此大受打擊,甚至在宮中掛起稱心的畫像,做了稱心的雕像放在宮門前,讓宮人拜祭。”

“比如他開始叛逆無道,原本的尊師行為消失不見,他變得越來越叛逆,面對老師們的建議和批評,他再也不能謙虛聽取了,反而憤怒地想要殺掉老師張玄素。”

“更過分的是,他還常常在東宮模擬突厥人的行為,抽出佩刀割羊肉吃,大聲對別人說“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這種話。”

“這樣的肆無忌憚和瘋狂無度,儼然與昔日的穩重太子判若兩人。”

“讓李承乾失掉皇位的直接原因,是懷疑弟弟李泰威脅自己的太子位而刺殺,進而逼宮謀反。”

“雖然李承乾是長孫皇后所生的嫡長子,可同樣是皇后所出的嫡子,除了他,還有兩個人,分別是三子李泰和九子李治。”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尤為寵愛三弟李泰,而這種寵愛在李承乾看來,絕對是危險的訊號。”

“李承乾自知自己的荒唐行為讓老爹失望,一旦自己被廢,那麼下一個被立為太子的,就數李泰可能性最大。”

“出於對自己太子位的捍衛,李承乾再也不顧手足之情,決定先下手為強,派人去刺殺李泰,剷除對自己有威脅的一母同胞。”

“然而刺殺失敗,李承乾越想越不放心,他既害怕李泰向李世民告狀,加劇自己被廢,又害怕李世民知道了這事,不會輕易放過自己。”

“於是,心一橫,索性效仿老爹吧,逼宮。”

“當然,他的謀反再次失敗,被李世民鎮壓。”

“謀反逼宮這問題本是嚴重的,可畢竟是自己的嫡長子,李世民還是心軟,將他貶為庶民,相關參與其中的大臣們也被斬盡殺絕、處理乾淨,這事就算那麼過去了。”

“或許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太子這個身份的壓力。”

“李承乾8歲就當上了太子,那時他爹剛當上皇帝,而初唐時期大局並不穩定,開創貞觀盛世也是後期的事。”

“李承乾小小年紀,就被強行扶上了那個位置,被無數直言進諫的大臣和老師告誡:你是未來的儲君,你應當承擔更多責任。”

“更何況,他還不是個完全健康的孩子——他有腿疾。”

“可以想象到他身處太子這個位置,李世民和大臣們都對他期望很高,而“腿疾”卻成了他的缺陷和軟肋,再加上其他孩子對他的冷嘲熱諷,心理問題不知不覺滋生出來。”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