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李世民趕緊派尉遲敬德攜帶刀兵跑到李淵身邊,尉遲敬德名為宿衛,實為脅迫。”
“玄武門之變的歷史真相,經過了李世民及其臣下的大量篡改,已經面目全非,但是從若干史料的相互印證中還是可以發現諸多的蛛絲馬跡。”
“這也是為什麼把這個事情當成一大過,這份歷史史記無法認同啊!”
“武則天上位這事,我不覺得是一個錯,對於我們後世沒什麼影響,但對於你李世民,肯定有點懊悔。”
“因為李世民的政權是殺死自己的手足才得來的,他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於是沒有將皇位傳給嫡長子,而是將皇位傳給了看似特別乖的孩子李治。”
“也正是因為李治太乖了,於是才能使得武則天最後得權。”
“我能把武則天排進前十,她的能力也是不弱的,沒有對後世有什麼大的影響,還有好的一面,我當然不認這是一個錯,但是我們的唐太宗不是這麼想的,是吧?”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怎麼說呢?我有野心,我怎麼會沒有呢?不想當皇帝我幹嘛這麼拼呢?
對於傷害了皇兄我很難過,但看到我這位皇弟也跟著去了,我又開心了!
立李治為太子,其實不然,這孩子是什麼性格,我還是知道的,主要還是當時因為政權問題,當時長孫無忌他們的權利龐大,李治是最好的人選,後面讓武則天上位,確實很讓我生氣!
“大唐武德二年,在一代賢后長孫皇后的產房裡,一個小嬰兒呱呱墜地。”
“一出生就註定了地位,這個地位給他造成了心裡壓力,產生了瘋魔。”
“作為皇帝的唐太宗,用了“為君之道”最後定下了李治為太子。”
“李泰或許是有當太子這個想法的,如果廢了李承乾,緊接著立李泰,旁人就會以為太子這個位置,可以透過算計謀劃得來,會給其他人立下不好的榜樣,更何況李泰一旦成為太子,被廢為庶民的李承乾,也必然不得好下場。”
“只有皇九子、也就是最後一個嫡子李治成為太子,才能保證他們兄弟能相安無事。”
兩鬢斑白的李世民聽到這句嬰兒呱呱落地,再也忍不住了,回想起這事,前期提到的無限後悔。
李世民:“好好一個孩子,是怎麼變成這樣的?真的是我的原因嗎?這難道不是太子該做的嗎?”
衛子夫:一個沒看過人間疾苦,每天學這學那,還不滿意,如果表現好了,還覺得理所當然,他還只是個孩子,他如何不崩潰。
竇漪房:而且有腿疾,你們真是太理所當然了!
劉邦:也是這孩子自身有點原因,前期怎麼說得來?學突厥人,這問題可就大了。
武則天:沒記錯的話,李承乾是八歲繼承的太子吧,一上位,學習的東西就很多,給他選了德高望重的老師們,比如李綱、房玄齡、魏徵等初唐名臣,讓他們來悉心教導太子,一個魏徵自己都受不了了,還給自己八歲的兒子安排三個,呵呵!
“難道不是你唐太宗的錯嗎?從貞觀十年開始,李承乾的性情就發生了大變,原本穩重懂事的太子,忽然變成了一個性情乖戾的人,做了那麼多荒唐事,不是你給他的壓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