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75章不證之國 (1 / 2)

“既然有了合法途徑,大家何必還提著腦袋去做倭寇呢?因此倭寇之亂立馬消停了。”

“戚繼光跑去北方薊州戍邊了,俞大猷則跑嶺南平叛去了。”

“隆慶開禁後為明朝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白銀,據統計,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白銀,都流入到了明朝,可見開放的重要性。”

“明朝後期,其實已經開始開放了,雖然程度不是很高,可效果卻非常明顯,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清軍入關以後,明朝的開放戛然而止,這個時候清朝取代了明朝,可當時臺灣依舊獨立於清朝之外,是鄭氏家族的地盤。”

“為了收復臺灣,順治、康熙再次開啟海禁,宣佈閉關鎖國。”

“等到康熙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以後,立馬又廢除了遷界禁海的命令,而且一口氣開啟了4個對外貿易視窗,分別是:松江、寧波、泉州、廣州。”

“所以說,清朝初期之所以富得流油,主要是因為開啟了國門。康熙、雍正年間,大體上都處於開放狀態,清朝的國運也因此蒸蒸日上。”

“康熙晚年就有點昏了,雖然因為文化差異這事不是發生在康熙年間,但肯定也得被個鍋的。”

“可到了乾隆年間,忽然關掉了其他的所有口岸,只留下了廣州十三行。”

“開放程度嚴重削弱,其他沿海省份的經濟遭受了嚴重打擊。”

“不過廣州十三行的表現卻可圈可點,使得整個廣東都富得流油。”

“由於廣州十三行是清朝唯一保留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通道,因此這裡也就成了清廷外貿收入的主要來源地,號稱天子南庫。”

“雖說開了歷史倒車,但畢竟還開放了這麼一個通商口岸,清朝末期,被迫開啟了那麼多通商口岸,那就更別提了。”

“因此清朝也並不是完全徹底的閉關鎖國,民間和海外的貿易,依舊沒有中斷。”

“只有朱元璋到朱厚熜時代,算是徹底的閉關鎖國。”

“縱觀整個歷史,只有這麼一個時代,是徹底的閉關鎖國,完全沒留下一丟丟縫隙,最初大家都不算發達,所以閉關與否也沒啥關係。”

“可到了嘉靖時期,海外的科技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突破,明朝還採取閉關鎖國的策略,那就足以使得明朝逐漸走在了人家後頭。”

“閉關鎖國是時代性的錯誤,在我眼中影響時代的錯誤,還有兩個,就是放掉兩個國家。”

“一個倭寇,一個高麗。”

“首先這個倭國是我們的鄰國,最早熟悉的他們應該追尋到當年秦始皇的術士徐福在尋找長生不老藥時,發現了這個國家,並且在這個國家幡然生息。”

“這應該就是倭國的起源了,不過這種說法只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要說不是,在往前那就無從而知了。”

“這個倭國,早在唐朝時期,就曾經派出了使者前往唐朝學習。”

“從這之後,倭國吸取了中原文化,甚至是現如今的櫻花國,也能夠發現中國字,這僅僅是其中一點。中原文化對他們的影響非常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