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逐一解決這些對手,可謂是歷經了千辛萬苦,所以說,朱元璋的大明朝,來之不易,他非常珍惜這個勝利的果實。”
“在這些對手當中,方國珍的實力並不算大,但是方國珍集團有一個特點,他們的水師非常強大。”
“沒法子,方國珍本人就是走私起家的,他的地盤又在浙東,靠著大海,所以說方國珍手底下的兄弟們,都是熟悉水性的人。”
“這麼一來方國珍組建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也就順理成章了。”
“方國珍投降朱元璋以後,其實方國珍的部下們,並沒有全都投降,他們選擇繼續和朱元璋鬥法。”
“朱元璋也很無奈,因為方國珍、張士誠的餘部,匯合在一起,組建起了一支強大的海盜力量,而朱元璋自己這邊的水師,壓根對付不了這些海盜。”
“而這些海盜也牽扯到了朱元璋的第二個過錯,這個問題我應該等會來講,不過確實有一定的關聯。”
“這些海盜,就是倭寇,更是對我國無惡不作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在現代我們的眼中是臭名昭著,國仇家恨的存在。”
“而當時最要命的是,這些海盜的家裡人,都還居住在大明朝!”
“因此他們攻打沿海地區的時候,往往都能夠得到當地的人暗中幫助。”
“朱元璋就被這幫人搞得頭都大了,明朝的後世君主們也為此煩惱不已,尤其是嘉靖時期,倭寇的實力幾乎達到了巔峰。”
“那麼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朱元璋終於決定,還是海禁吧!”
“海禁的原則很簡單,一片船板都不能出現在沿海,不允許任何漁民下海打魚,更不允許任何商人出海貿易。”
“換句話說,從朱元璋時代開始,閉關鎖國政策,就已經拉開了序幕,其目的很簡單,為了維護大明朝的統治。”
“按道理來說朱元璋施行的海禁策略並不是閉關鎖國,也就是明朝只是斷絕了與周邊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等還是沒有停止的。”
“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就要積極的同周邊國家搞好關係才對,但介於當時明朝的實際情況,實施海禁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舉措。”
“朱元璋把國門給鎖上了,說實話,對當時的大明朝來說,真心沒多大影響。”
“為啥?因為明朝是個農業大國,該有的資源明朝都有,吃穿用度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小農經濟也就這麼回事,有點兒類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對,朱元璋閉關鎖國,為啥朱棣時期就搞了鄭和下西洋呢?”
“當時的鄭和下西洋的規模可是相當龐大的,每次都有兩三萬人,大小船隻200多艘,前後歷經7次,途經亞非大陸30多個國家。”
“鄭和下西洋難道不是和國外進行溝通交流嗎?這怎麼能叫閉關呢?”
“其實這和閉關鎖國一點都不矛盾,明朝是完全斷絕了民間和國外的交流,但是官方還是可以和國外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