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8章七國之亂 (2 / 2)

“周朝當年分封了很多諸侯國,這也造成每個諸侯國自身力量一開始都比較薄弱,難以和中央抗衡。”

“而漢朝分封的諸侯國卻面積廣闊,坐擁數郡,這就造成那些地段好、地廣人多的諸侯國發展很快,迅速形成勢壓朝廷的情況。”

“比如,吳國境內有銅礦,又享有鑄幣權,再加上臨海可生產海鹽,吳國很快就成了富裕的諸侯國,在財力上實力非常雄厚,很多朝廷沒有的劉濞卻都有。”

“有錢有人有地盤,吳國等實力強的幾個諸侯國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炸。”

“漢景帝劉啟採用晁錯的削藩政策,雖然激起了七國之亂,但平定叛亂後,諸侯的實力遭到極大的削弱,再也無法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這是劉啟為漢武帝劉徹打好的基礎。”

“在漢景帝還沒上位的時候,劉啟和劉濞就有點不對付了。”

“劉啟是公元前188年出生在代地中都,劉啟是漢文帝劉恆的長子,母親是漢文帝的皇后竇氏,就是前面說的竇漪房。”

“在公元前179年,劉啟被立為皇太子。”

“有一天,吳王劉濞的兒子進宮來與劉啟下圍棋,因為下棋時兩人出現爭執,吳王的兒子對身為皇太子的劉啟出言不遜,劉啟就拿棋盤砸他,結果把吳王的兒子打死了。”

“這使劉濞大為惱火,當漢文帝派人將屍體運回吳國時,吳王劉濞十分憤怒,從此稱病不上早朝。”

“當時的帝王漢文帝體諒他的心情,就准許他不用朝請,但吳王劉濞不但沒有和好的意思,反而更加驕橫。”

“但人家怎麼說也失去了兒子,不管人家怎麼過分,漢文帝也受著。”

“公元前157年時,漢文帝駕崩,劉啟即皇帝位,為漢景帝。”

“在劉啟即位後,吳王劉濞的勢力也慢慢壯大起來。”

“這時,御史大夫晁錯認為各地的諸侯王力量太過雄厚,可能會造成江山不穩定,就向劉啟建議,削奪各位諸侯王的封地,把封地都收回朝廷手中。”

“劉啟採納了晁錯的“削藩”建議,在公元前154年時,他以各種名義先後削去了楚王戊的東海郡,趙王遂的常山郡和膠西王的6個封地。”

“當削地的詔書送至吳國時,早已對劉啟心懷不滿的吳王劉濞憑藉他的實力,立即以越城為據點,聯合起其他不滿被削減封地的6個諸侯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反叛了。”

“劉濞發兵20萬,號稱50萬,為主力,同時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舉兵西向。”

“叛軍打到河南時,被劉啟的弟弟梁孝王劉武攔住了,但劉武的兵力不足,難以招架叛軍的攻擊。”

“劉啟善於用人,派了太尉周亞夫與大將軍竇嬰率36將軍,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僅僅3個月的時間,軍隊就大破叛軍。”

“劉濞逃到東甌,為東甌王所殺,其餘六王皆畏罪自殺,反叛的七國最終都被廢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