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朱元璋一生中的宰相大多都是賢能宰相,可以說基本上都找不到作奸犯科的罪行,因而捕風追影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削減權利的手段了。”
“朱元璋即位十三年後,胡惟庸的家中發現了一口泉,由於受到了當時的封建思想的影響,胡惟庸認為這是一個吉兆,想要讓朱元璋前往家中進行檢視。”
“但是胡惟庸並沒有想到自己的舉動卻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朱元璋前往胡惟庸家中的時候,身邊的太監覺得情勢不對勁,朱元璋便登上城門觀看胡惟庸家中,發現了大量的藏兵,朱元璋大怒,在那一天將胡惟庸就地正法。”
“朱元璋大怒,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當天處死胡惟庸、陳寧等人。”
“同時藉辭窮追其友好,包括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勳宿將皆受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餘人,史稱胡惟庸案。”
“而真相一直都是不明確的,或許真是胡惟庸一心謀反的陰謀,或許是朱元璋處心積慮削減宰相權利的手段,誰又知道呢?”
“為什麼這裡面牽扯到李善長呢,這胡惟庸其實是李善長推薦的,而李善長的侄子李友娶了胡惟庸的女兒,所以如果胡惟庸犯了罪,那李善長也跑不掉了,畢竟李善長也在胡惟庸的手下,九族。”
“如果說殺胡惟庸,是朱元璋為了廢除宰相制度的話,那麼殺李善長,就純粹是為了消滅功臣。”
“開國功臣,在開國的時候,起到了開天闢地的作用,他是功臣,但是開國了以後,功臣卻是那個威脅,沒人會讓自己的威脅活著。”
“但是要想殺功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人家有巨大的功勞,你無端殺了人家,會造成怎樣的結果?誰也無法預料。”
“所以殺功臣,必須要找到合適的理由,而胡惟庸案是因為那個方面我們無從而知,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
“有的人或許覺得朱元璋不是這樣的人,可他是一代布衣打下天下的人,誰能看懂他?就算胡惟庸罪有應得,那李善長為什麼殺他?”
“李善長是在胡惟庸案爆發十年後才被殺的,為什麼十年後還扯上這個案子呢?”
“我本人覺得殺李善長的理由,有可能是真的不好找,就像岳飛,莫須有的罪名。”
“李善長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大臣,不知道朱元璋有沒有下不去手的時候。”
“話說,這李善長要是自己早點去世不會發生慘案,可是李善長能活啊,一口氣活到了76歲。”
“朱元璋肯定是受不了了,再這麼活下去,有可能他自己都走了,李善長還活著,為了自己的長孫鋪路,不殺你,殺誰。”
“既然如此朱元璋只好舉起了屠刀,把李善長全家七十幾口人全都給宰了。”
“而理由讓人笑掉大牙,居然跟十年前胡惟庸的案子扯在了一起,皇帝殺人真的是什麼理由都敢找。”
楊廣:哈哈!確實挺能活的,能不死嗎,這理由強大!
秦始皇:確實長壽,這問題真是皇帝的通病,各個都是如此,殺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