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其實李善長該死,胡惟庸更是活該,你李善長是功臣推薦了自己同鄉兼姻親胡惟庸擔任右丞相。
後面是升任左丞相,做了7年丞相,任期內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
劉伯溫如何你們應該清楚吧?曾輔佐朱元璋,立下過汗馬功勞,但就因為人家與淮西朋黨集團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
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伯溫僅封為誠意伯,歲祿只有240石。
而李善長則功封韓國公,歲祿4000石。
翌年,人家告老還鄉,就因為人家對朱元璋說過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話,嫉恨他,被直接解僱革去歲祿。
而且在洪武八年的時候,劉伯溫生病,胡惟庸派大夫前去看望,但劉伯溫服藥後不久便一命歸西,這是治病的還是要命的,你們自己心裡清楚吧,當了丞相野心挺膨脹的,李善長也是不管不問,不該死嗎?這麼大的一個政權問題,朱元璋為了後位繼承,怎麼可能讓你們活著。
康熙:哈哈!透徹!就是這麼大的老鼠天天偷吃你東西,還不打死,還養著他?
上官婉兒:這可不就是老鼠嗎?我就偷你家,你抓不到我,我下次還偷,呵呵!
曹操:你們這都是啥比喻?不過說得挺對,不收斂,還能讓你活著?
“雍正皇帝的觀點也對,事實上,胡案的癥結在於他為人過於獨斷專行,許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請示,就擅自加以處理,這自然讓權力慾極強的朱元璋,深感宰相專權、皇權旁落的危機。”
“除掉胡惟庸後,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其子朱棣另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做為顧問,朱元璋結束了宰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
“然而胡惟庸案牽扯了這麼多人還沒有結束,另一起殺英雄的“藍玉案”可以說涉及面更大,這才是擺在明面上的殺功臣。”
““藍玉案”牽連的功臣多達15000人,間接遇難者更是難以統計,就連朱元璋原本信任的大將傅友德和馮勝,也被牽連在內。”
“明朝殺功臣的案件太多了,不止武將,就是那文臣也是差不多被朱元璋抹殺了,我繼續來講這個“藍玉案”!”
李世民:是不是我聽錯了,多唸了一位數,怎麼這麼多?
蒙毅:這是把大臣都清了一個遍嗎?
劉邦:這可不能再說我了,這位我是真比不上。
“這殺藍玉,朱元璋就找了很多理由,說藍玉有反叛的情況出現,這理由就有點莫須有的罪名。”
“藍玉收了很多義子,這些義子在藍玉軍中充任各種重要的職責,可關鍵是,他們只聽從藍玉一個人的話,不聽皇帝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