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就這樣第一次滅亡了,滅亡在王、謝、庾三大族衰落,桓氏一族獨大之下。這就是動態平衡的失控,沒了世家大族支援和交叉制衡,所謂的皇權,也不過砧板上的魚肉而已。”
“他桓氏憑的是什麼?”
曹操:因為司馬家給的權利大吧,這麼大的權利,使點計謀,有何不敢篡位。
李世民:權利也是一點,不過當時是因為那場饑荒,這些世家你讓他們內鬥行,這天下一亂,他們可就慌了,更不用說那個位置了,這群世家坐上也出不了幾年就倒。
“確實如兩位所說,這桓氏能上位大體就是,權利給的足,機遇足夠好,對手太弱。”
“權利肯定是司馬家給的,這機遇確實因為那場饑荒,在桓氏上位之前,孫恩和盧循起義北伐,弄的晉朝人人自危,農業生產陷入停滯,也讓全國都在爆發饑荒。”
“這就讓本事沒多少,除了內鬥啥也不會的世家大族鬧心了,他們沒有辦法緩解這樣的局面,也無力維護自己的地位,除了在家裡自保,做安穩的寓公,實力欠妥的他們,沒有半點跟桓玄爭奪皇位的心思。”
“這就讓桓玄,這個唯一優點是地盤夠大,兵馬夠多的人,成了暫時的皇帝。”
秦始皇:這“暫時”兩字,用的妙啊!
“就如唐太宗所言,這士族就是登上那個位置,不務正業,不處理正事,沒點腦子也不行。”
“和一些皇帝一樣,桓玄篡位之後,也沒想著如何勵精圖治,反而是驕奢荒侈,遊獵無道。”
“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整晚整晚玩通宵,就連當自己的兄長桓偉去世的時候,他都能在日間哭喪之後,晚上就溜出去玩,這除了有悖人倫之外,也不是為君之道。”
“這樣的人,處理家國大事無疑是妄言,也讓不少北府軍舊將心有不滿了。這其中最有野心,也最有可能反正,讓恆玄敗亡的,就是劉裕。”
“寒門出生的劉裕,雖然家庭出身不算好,在東晉這個門閥為主的時代,仕途進步有點落後。但,也正因為這出生,還有落後的奮起,以及遭遇的不公,讓他明白一個道理。”
“門閥世家們,早在多年養尊處優後,腐朽不堪。他們的統治看上去穩固,其實不過是水中樓閣,真要呼喊天下人,不過一觸即破。”
“除了這之外,劉裕還有個優勢,他雖然是寒門出生,但祖上也闊過,是劉邦弟弟楚王劉交一脈後裔,跟隨西晉宗室南渡時,屬於最低階士族。這出生就讓他就有了造反的可能。”
劉邦:沒想到都這局面了,我劉氏家族還能反!這是西晉王朝又讓我劉家給奪回來了?
“這劉裕此人不僅打仗厲害,還夠忍耐,再加上百姓的助力,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