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六章戰火定烽煙 (1 / 2)

“這不,公元399年孫恩起義,就讓劉裕看到了機會,唯有亂,才有機會。隨後他果斷從軍,成了北府軍前將軍劉牢之手下。”

“可是因為桓玄的領兵作亂,劉牢此人領命抗桓,一看老大要換人了,劉裕明智地選擇了投靠桓玄,用暫時的蟄伏,渡過危局。並且在後續,因為卓越的戰功成了中兵參軍,北府軍中的實權派。”

“孫恩的起義在北府軍不斷進攻下,遭遇挫折,就連老大孫恩都死了。老大死了,起義還要繼續啊?孫恩的妹夫盧循接過旗幟繼續領導起義。”

“桓玄一看,害怕了,野火殺不盡,春風吹又生,是早已明瞭的道理,隨後他就派遣劉裕,去繼續鎮壓盧循的起義。”

“劉裕打仗很給力,但或許也不算聰明,一鼓作氣滅了盧循起義軍的他,也讓自己沒了養寇自重的可能,“戰火定烽煙”這場戰爭,直接讓劉裕等候的時機出現。”

“自覺天下安定的桓玄,開始秋後算賬不斷排擠朝堂之上的北府軍舊將,弄得人人自危。這群人,也紛紛聚攏在了劉裕身邊,密謀叛變。”

“當人群成了你的助力,軍隊聽從你的號令,那你該做的就是順勢而為。因為你不順勢而為,他們就會換人。”

“深諳這點的劉裕行動了,準備開幹了。”

“公元404年2月,劉裕藉口打獵,帶著1700多名隨從離開了建康城。走到京口,就舉起義旗消滅了駐紮當地的桓楚軍,隨後被眾人推舉成了反桓楚聯盟的盟主。”

“之前說過,這劉裕出生寒門和低階士族,少年時過得非常不容易,這出生就讓他跟底層老百姓很有共同語言。”

“在一個階級固化,門閥制度森嚴的時代,一個跟自己一樣出生的人,領導大家奔好日子,當然吸引人啊?”

“劉裕就這樣,成了那個恰逢其時出現的牽頭人,帶領大家鬥地主,至於地主,就是這個門閥把持的天下。”

“一看劉裕起兵造反,桓玄當然慌亂啊,立馬調兵遣將鎮壓叛亂。但愛玩鬧,不愛治國的桓玄,在調兵遣將時才發現,自己能打仗的將領,居然都是原來的北府軍舊將,他們造反了,自己無人可用啊?”

曹操:哈哈!該!活該!

趙匡胤:你不這麼對人家,人家能造反嗎?真是活該!

朱棣:玩的花的皇帝,幾乎都不長腦子。

“能征善戰的劉裕,就這樣在天時跟人和優勢加持下,先後擊敗了桓玄手下的吳甫之、皇甫敷等人,自己的力量也在持續戰鬥中越來越強。”

“軍政政權一把抓的劉裕能名正言順,更進一步了,公元404年,劉裕攻入建康殺掉桓玄,讓司馬家族後人司馬德宗復位,繼續當晉安帝,從這廢立皇帝做派可知,

劉裕已然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權臣,東晉實際上的統治者。”

楊堅:這地位相匹配的,還有劉裕的做派,有天下觀的劉裕,做派跟東晉皇室不同。

李治:相較於東晉皇室的驕奢淫逸,弄的百官放縱門閥當道,當權後的劉裕儼然一股清流。

魏徵:確實不是這司馬家和桓玄能比的,以身作則不說,還約束百官,讓朝堂中坐而論道不幹事的世家門閥官員,一個個滾蛋,大膽任用寒門中的才智之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