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這裡,覺得是不是長舒了一口氣,覺得治國還行,政權穩固了?”
扶蘇:這司馬睿確實比前兩個皇帝還行,這穩定大量南遷的百姓,還有對土族的一些措施,也算是穩定了大亂。
劉徹:哈哈!始皇,你兒子還得再多學學治國,看事可不能只看表面。
秦始皇:這大量的南遷,百姓安置分封就別說了,田地這塊絕對是一個大亂子,再說這司馬睿封了這麼多世家的官,朝廷上就不是司馬睿的一言之堂,這時候內部政權應該並不穩定!再加上北方那一群也南遷,這東晉再次亂掉是遲早的事,就看這皇帝后面又何作為了。
秦始皇:扶蘇也是沒經歷過這些亂世,學的知識再多,還是實踐出真理啊,現在大秦有我在還亂不起來,還是要多見識幾年。
楊堅:始皇分析的不錯,東晉一朝從始至終的特點就是門閥政治,司馬家族和士家大族幾乎是共榮共生關係,沒有士族支援,國將不國,皇帝也就沒了地位。
李世民:東晉爭氣一點,也不至於拉垮成這樣。
康熙:以為誰都能當秦始皇啊!可惜的是,這東晉就是不成器啊!
“各位皇帝這話說的沒錯,和士族平起平坐,那個高座勢必會做不穩,也確實出現了其他士族爭權利的野心。”
“初開始是“王與馬共天下”,隨後是謝、庾、桓家先後登場。”
“這四大豪族左右了東晉政局,也讓四大家族把持朝政,出現了不少諸如王導,庾亮,謝安,桓溫、桓玄這樣的權臣。”
“面對強勢的權臣,東晉帝王大多毫無辦法,只能防守,還有實力對比,讓司馬家一直處於弱勢皇權地位。”
“這就讓東晉一直以來存在一個矛盾,那就是皇室和門閥之間的矛盾,這矛盾此消彼長,讓東晉政局反覆不斷。”
“皇帝願意分享權利的時候,門閥和皇室關係就會好,國家就會穩定。皇帝不願分享權利的時候,門閥和皇室關係就會差,國家就會動亂。”
“東晉帝王,除了開國司馬睿之外,又多是平庸之輩,也就少了能挽回頹勢,大權獨攬的可能,這就讓東晉王朝,擁有一個歷代王朝幾乎都沒有的特點,權利平衡和相對民主。”
“那個朝代的皇帝,不想提拔自己人當官,多少世家掌管的權利被皇帝換成自己人,而東晉呢,根本就沒有百姓能當官這一說法,官員全是這是世家人。”
“因為人心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家族的權利是越來越大的,那野心就不單單的是掌握手中的權利的。”
“這不在數次北伐中,有人野心就上來了,公元401年桓玄帶兵出征,用打擊叛亂名義,讓本就坐擁荊州富庶之地的他,勢力進一步擴張,成了擁有東晉三分之二領土的實權派。”
“擁有實力該幹嘛?答案是讓司馬家滾蛋啊,掩藏不住的野心,在持續的政治鬥爭後,變成魚死網破狀態!”
“隨後,桓玄帶兵攻入建康城,殺了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等宗室子弟,然後悍然廢了晉安帝皇位,搖身一變成了皇帝建立了桓楚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