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1章錦衣衛審人 (1 / 2)

“因為到了錦衣衛,可不是說你的骨頭硬就能夠逃過一劫,就算你的骨頭硬,也必須死。”

“因為罪狀口供錦衣衛早已預備好,等待的只是簽字畫押。”

“一個人按不住你,難道一百個人還按不住你嗎?骨頭硬,反而還會白白受罪。”

“要不然胡維庸案、藍玉案前後牽扯到的人數也不會高達將近五萬,試問一下,歷朝歷代別說不造反的案件,就算是造反的案件,牽扯的人又可曾高達過一萬?”

“朱元璋此舉明顯就是在屠殺無辜,而錦衣衛在其中出了大力。”

“既然錦衣衛如此好用,朱元璋為什麼要廢除錦衣衛呢?”

“因為錦衣衛作為直屬於皇帝的特務機構,地位在三法司之上,如果持續使用錦衣衛的話,還要法律幹嘛?還要三法司幹嘛?”

“一個國家要是法律變得如同一張廢紙的話,豈還會有秩序,而沒有秩序,又豈會有和平。”

“因此,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撤銷錦衣衛作為特務機構的身份,恢復成原樣。”

“為了表明再也不啟用錦衣衛,還特地在公共場合將錦衣衛的各種刑具全部燒掉,但他千算萬算都沒有想到,他的兒子朱棣又恢復了錦衣衛。”

“朱棣恢復錦衣衛與朱元璋開創錦衣衛的原因一樣,都是政治需要。”

“朱棣攻破皇宮的時候並沒有看到朱允炆,看到的只是一具燒焦的屍體,至於是不是,伺候朱允炆的太監說是。”

“若不是這個太監,朱棣都意識不到那是朱允炆,畢竟已經面目全非。”

“那麼這到底是不是朱允炆呢?有很大的可能不是!”

“首先朱允炆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文奎以及次子朱文圭,但在火災現場,朱棣僅發現了朱文圭,朱文奎不見蹤跡,連個屍體都沒有。”

“既然朱文奎能夠逃之夭夭,那麼朱允炆自然也能夠逃之夭夭。”

“還有一點,皇帝都有屬於自己的印章,畢竟要是沒有印章的話,如何釋出聖旨?但隨著朱允炆的消失,那顆印章也跟著消失。”

“要知道,那可是印章,皇宮一發生大火,朱棣就積極進行滅火行動,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燒沒的,但它就是莫名其妙的人間蒸發。”

“有一定的可能是,朱允炆從皇宮中將其帶走,用作當成證明自己身份的器物。”

“最後一點,朱棣以天子的禮儀安葬朱允炆,畢竟他雖然是造反,但打的是“清君側”的名義,如果草草安葬朱允炆的話,那豈不是向天下人說明他是在造反。”

“但出乎意料的是,僅僅不到兩百年的時間,以天子禮儀安葬朱允炆的那座墳墓,竟然找不出在哪裡。”

“明顯是負責打掃的太常寺知道其中安葬的不是朱允炆,所以才一代又一代的應付了事,以至於到後來形成墳墓失蹤的現象。”

“既然朱允炆有存活的可能,即代表著他會隨時起兵復國,而他一旦起兵復國的話,對於朱棣而言,一定是慘痛的打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