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還不是你趙匡胤後代乾的事,你還有臉說。
乾隆:就知道拿得位不正攻擊人,永樂大帝不當皇帝,這大明有可能二世而亡了,那建文帝啥能力都沒有,還讓他當皇帝。
朱元璋:我孫子怎麼就不行了!
康熙:嘖嘖嘖!能力強的老四你看不見,天天寶貝你那孫子,你這繼承人方面,是真愚啊!
“我和大家聊聊這位建文帝吧,在繼承人選擇來說,朱元璋確實看錯人了。”
“要想聊建文帝,就得說說影響前前後後的“靖江之役”,這建文帝和朱由檢差不多水平,想做出一份功績,可是能力不足,沒什麼思考量,所想的政策都沒有做出來,就如削潘,最後是朱棣完成的。”
“但是執政期間還兢兢剋剋,這就是和朱由檢有點像了,在位期間又短,和朱由檢其實還差點,這位可稱“庸君”了!”
“這“靖江之役”其實也是朱棣的一個汙點。”
“朱棣的皇帝之位並不是繼承大統而來,而是發動軍事政變得來的,這或許是其永遠無法抹掉的汙點。”
“與其有相似情形的還有唐太宗李世民,但不同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後繼位,雖然不是繼承大統,但也稍許令人稱快,因為李建成當皇帝的話,大唐必然民不聊生。”
“相反,李世民靠著自己的能力打造出了大唐的一番盛世。”
“而朱棣發動的“靖江之役”,當中的受害者朱允炆,卻是個忠厚老實、軟弱可欺的人物,因此備受人同情。”
“但朱棣登基後對待建文帝的舊臣的殘暴也令人生畏,飽受詬病。”
“不光是舊臣,就連建文帝宮中的宮女太監又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據史料記載,在朱棣奪權期間,朱允炆的舊部下和他們的家屬共有一萬四千人被殺害。”
“據悉當時有個大臣實在看不過去,就送上諫言,結果這個大臣的嘴唇被直接割下,其九族和名下的學生將近九百人受到牽連,此後再無人感送上諫言。”
“而有些不服朱棣管制的大臣被直接用油鍋烹死,死相慘不忍睹。”
婦好:有點相似啊!
朱元璋:老四,你是真狠啊!我不是想把允炆立皇帝,我是沒辦法啊,我也不能立朱標當皇帝吧!我這孫子的性格我還不清楚嗎?他就是軟弱憨厚,老四你皇位都搶了,怎能這麼殘忍的趕盡殺絕。
朱棣:太子不行,你就沒有別的兒子了嗎?哼!
劉徹:朱元璋這話就有毛病了,老四既然繼位,肯定還有老大老二老三的,你兒子也不少啊?怎麼太子不行,孫子也不行,就不能在兒子上選,你這是把你兒子都除外了啊!大清的那位說得也沒毛病,你這繼承人選上,可真不怎麼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