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4章三省六部制 (1 / 2)

“楊堅從580年平定叛亂開始坐穩輔政大臣的位置,到581年接受北靜帝的禪讓,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從臣子到皇帝的華麗反轉,充分證明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未來變數無窮。”

“雖然楊堅當時成了皇帝,也手握雄兵,但楊堅並沒有急著統一天下,他首要做的是休養生息,選拔任用人才,加強政策,這樣一等就是8年。”

“直到八年後的公元589年,實力雄厚的大隋才派名將韓擒虎,賀若弼帥五十萬大軍,在千里防線突破長江,滅掉了昏庸混亂的陳朝,完成了天下的統一。”

“經過幾百年國家分裂的動盪之後,百姓總算得到喘息的機會。”

“隋文帝又執行了一系列有利於百姓安居樂業、從事生產的政策,故而隋初呈現出一派盛世景象。”

“開皇元年,人口不到400萬,平定陳國,人口增加了200萬,到開皇二十年,全國人口已達890萬。”

“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內,人口有如此巨大的增長,不能不說是天下太平的結果。”

“在種花國這樣一個農業國家中,人口的增加意味著政治的穩定和生產力的提高,歷代帝王都把這一現象當作自己的功績加以歌頌。”

“事實上,封建社會動亂與昇平,確實可以透過人口的增減得到反映。”

“隋文帝的統治,從其主流來看確是好的,在他手中,奠定了許多後代遵奉的制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隋朝時間雖短,但如同秦朝一樣,開創了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基業,如果以隋為中古史的起點,那麼隋文帝的功績便具有承前啟後的時代特徵。”

“例如,隋文帝參照漢魏舊制多有損益,重新設立中央政權的官制,三省六部制把國家大政的決策和執行區分開來。”

“中書省掌命令權,門下省掌駁議權,尚書省掌執行權。”

“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使中央政權內部進一步細化,各司其職,相互補充、監督。”

“改革府兵制實行全民皆兵的徵兵制度,推動兵農合一,使適齡丁男都納入嚴密的軍事組織,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力量。”

“隋文帝建立隋朝後,一方面消滅殺害北周皇族集團,殺掉宇文氏家族王宮,消除了鮮卑族造反的後患,另一方面殺掉開國元勳和功臣,消滅了反抗力,穩固了中央集權。”

“隋文帝的官制改革,是封建集權中央機構的又一次變革,其結果是有助於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加強了中央政權的力量,隋朝之後的各個朝代,基本遵循了六部的制度。”

“隋文帝還加強了吏治懲治腐敗和違法官員,對各級官員樹立了良好的行政風範,和清正廉明的政治環境,形成一批清廉勤政官員,為隋朝政治、經濟、軍事發展奠定的電話好基礎。”

“廢除了三國以來的九品中正取士制度,令每州歲貢三人,以考試取秀才,具備科舉制度的雛形。”

“其次,隋朝在短短的幾十年裡,積儲了大量的糧食,成為歷史上儲糧最多的王朝之一。”

“隋文帝實現南北統一後繼承和發展了孝文帝時期創立的均田制度,推翻了南方地區遺留下來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全國境內按照以家庭一夫一妻制實行均田制,獲得規定的露田桑田,繳納租調,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土地分配的公平制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